第(1/3)頁 燕京飯店的偽·文藝沙龍舉辦的很成功,至少在滕金賢心目中是這樣認為的。 但林為民估計參加沙龍的其他幾位老前輩可能不太高興,因為貝托魯奇這廝看到自己之后就跟貓看到了魚一樣。 逮著自己不撒手,一個勁兒的聊劇本,整個晚上也沒跟別人說幾句話。 林為民當然也沒有辜負滕金賢的厚望,用這一晚上時間徹底把共產D員老貝同志給侃迷糊了。 文藝沙龍結束之后,《末代皇帝》這個電影項目算是正式立項。 消息傳出之后,迅速引發了國內電影圈的轟動。 別看貝托魯奇今年才四十多歲,但在國際影壇成名卻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 1962年,他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死神》開啟了導演生涯。1969年,他與馬可·貝羅奇奧、帕索里尼、戈達爾和卡羅里扎尼聯合執導短片集《愛情與憤怒》,獲得第19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70年,執導由讓·路易·特蘭蒂尼昂、斯蒂芬尼婭·桑德雷莉合作主演的戰爭片《隨波逐流的人》,獲得第20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72年,執導由馬龍·白蘭度、瑪麗婭·施奈德等聯袂主演的愛情片《巴黎最后的探戈》,憑借該片獲得第4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第31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 1981年,執導由烏戈·托格內吉、阿努克·艾梅共同主演的劇情片《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獲得了第34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1983年,擔任第43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評審團主席。 縱橫影壇二十多年,貝托魯奇已經成為意大利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導演,在國際上也已經樹立了屬于自己的地位。 要知道,在貝托魯奇成名的時候,國內的第五代導演們甚至都還沒上學,第四代導演們也在蹉跎歲月。 眼下,如同驚雷一般,傳出貝托魯奇這位來自意大利的大導演即將在中國拍攝電影,但凡是跟電影圈沾邊兒的人,沒有不激動的,尤其是那些演員。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文藝圈向來是西學東漸,大家在看待歐米國家的各類藝術作品時,往往都會自帶一層光環。 頭幾年更是興起了“出國潮”,陳沖、楊海蓮、張俞、陳燁、龔雪…… 數不過來的電影明星,一茬接一茬,前仆后繼的沖向了心中向往的藝術圣地和自由國度。 如今,國際知名的大導演竟然跑到家門口來拍電影,這不是撞槍口上了嗎? 既然是拍中國題材的電影,那少不了要用中國的演員,大家的機會這不就來了嗎? 不少人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免幸災樂禍,前幾年那幫電影明星們一個一個的往外跑,都想著混成國際明星。 現在怎么著?人家大導演跑到家門口來拍電影,國內的演員反而有機會成國際明星了。 劉曉慶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找到同在一個劇組的陶慧敏,求到了林為民這里。 團結湖公寓。 陶慧敏領著劉曉慶進了門,后面還跟著一個尾巴。 林為民瞧見江文跟在劉曉慶后面,神色忍不住怪異起來。 “林老師!”劉曉慶笑容可掬的跟林為民打了個招呼。 “林老師好!”江文乖巧的問了一聲好。 如今這個時候,《芙蓉鎮》還沒上映,江文尚且沒有代表作,只是個普通的小演員,跟在劉曉慶身邊,要不是形象不過關,高低得被人叫一聲小白臉。 今天他是知道了劉曉慶要來求林為民幫忙,主動請纓過來的。 他上大學的時候就認識林為民了,還得到過林為民的授權,搞了一版學生版的《霸王別姬》,當初在燕京各大高校可是狠狠出了一回風頭。 雖然不算是熟人,但見了面好歹也是能說上幾句話的。 最近,燕影版《紅樓夢》剛剛開拍,陶慧敏結束了集中培訓的生活,從招待所搬到了團結湖公寓,她現在每天拍完了戲就會回公寓。 林為民這會兒剛做完飯,帶著幾分笑容說道:“你們等會,我再多做一個菜吧。” 他的晚飯就準備了兩人份的。 劉曉慶忙道:“林老師,不用了不用了,我們都吃過了。” 她今天可不是為了吃飯來的。 算一算,劉曉慶和林為民認識了好幾年了,但基本屬于點頭之交,每次見面連話都說不上幾句。 那次在馬克西姆西餐廳,宋淮桂在林為民面前吃的掛落,她印象深刻。 知道這位看著隨和,但實際上脾氣可不算好。最關鍵的是,他不吃人情世故那一套。 劉曉慶甚至都不敢提著禮物上門,更不敢說什么請客吃飯的話,乖乖在客廳坐了半個多小時。 等林為民和陶慧敏吃完了晚飯,走到客廳,她才站起身來,“林老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