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完了于華的電話,林為民叫來了佟鐘貴,問起稿子的事。 稿子昨天才到的燕京,佟鐘貴還在看。 又過了一天,他才把稿子拿給林為民。 《在細雨中呼喊》是于華第一部長篇,在于華的作品序列中名氣不大,但影響力卻不低。 “我不再裝模做樣的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后世很多看過抖音文案的人應該都熟悉這句話,正是出自《在細雨中呼喊》。 這部并沒有清晰的情節線索和時間主線,穿插著大量的倒敘和插敘,又有時空倒置和錯位的處理。 又以“我”孫光林充當一個看客,旁觀著家庭所發生的一切,見證了這個家庭的歡樂和苦難,不評論、不抒情,只做冷靜、客觀的敘事,只剛看幾頁紙,先鋒味道撲面而來。 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看完這部,林為民將手稿還給了佟鐘貴。 “寫的不錯,原則上可以發表,后續你跟于華溝通,有什么刪改意見由你來負責,定稿后告訴我。” “好的,林老師。” 佟鐘貴有些欣喜,于華是風格非常突出的先鋒作家,跟他的風格有些雷同,他來負責稿件,對于兩人來說都是一種學習。 三月中旬,人藝組成了三十人的大部隊奔赴法國交流演出,臨走前于是之把林為民叫去看了一眼《霸王別姬》和《套馬人》的彩排情況。 看完了彩排,林為民在后臺看到了馮遠征,小伙子正一臉艷羨的看著馬上就要出國的同事們。 “怎么?也想出國啊?”林為民笑著問道。 馮遠征實話實說,“誰不想出國啊!” “我記得上回《嘉靖與海瑞》去香江演出,你不是也跟著去了嗎?” 林為民說完,馮遠征笑了笑,“去香江不算出國。” “覺悟還挺高。”林為民夸了一句,又說道:“那也算是出去了一趟,伱們院里多少人沒出去過呢!” 馮遠征聽著林為民的話,臉上閃過掙扎之色,猶豫了半天,“林老師,您能跟我們院長說說嗎?” “說什么?” “梅爾辛教授邀請我去德國,考她的表演班,她很看好我,可是院里不同意,把梅爾辛教授的邀請函扣下了。” 梅爾辛是西柏林高等藝術學院的教授,前兩年受人藝邀請來到人藝授課。 她的專業是格羅托夫斯基流派,區別于主流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表演體系,是林兆華去歐洲交流訪問的時候認識的。 馮遠征85年考入人藝的學員班,上過梅爾辛的課,因為表現優異,所以梅爾辛很看好他,屢次邀請他到德國留學。 了解完了情況,林為民蹙眉問道:“你怎么知道的?”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不是院里第一次扣邀請函了。”馮遠征說這話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帶上了幾分怨氣。 對于年輕人來說,能夠出國深造當然是好事,尤其是在八十年代,更是絕大多數人都求之不得的事。 人藝扣了馮遠征的邀請函,等于是斷了人家留學的路,還是導師主動邀請,有點怨氣也很正常。 林為民沉吟片刻后,問道:“你想出去留學,以后還打算回來嗎?” 馮遠征猶豫道:“回……吧!” “讓我幫忙,你還不說實話?”林為民佯裝不高興道。 馮遠征見他不高興,有些惶恐,道:“我實話跟您說了吧。我女朋友黃了,本來說好了要結婚的,我就是想換個環境。別的我沒考慮過那么多,我也說不好,可能……可能我真就不回來了!” 林為民點點頭,問道:“你要是想讓我幫你說情,我得這么跟你們院長說。我說小馮出國留學是進修,留了學還得回來繼續在人藝演戲,這怎么著也算是為人藝培養人才。我說的,你能做到嗎?” 馮遠征遲疑著,想了半天,最后搖了搖頭,“我不敢答應您。” 林為民贊許道:“是個實誠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