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37章 有益于人民的人-《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2/3)頁

    相比之下,林為民的這三千多萬很有可能是他身家的一半,甚至是絕大部分,這樣的捐款更稱得上是義舉。

    最后就是捐款的目的,那些給國內捐款的大富商,不排除有愛國情懷,但要說他們純粹是出于愛國心,也很難說服大眾,畢竟國內最困難的時候,可沒見哪個富商愿意伸出援手。

    林為民捐款圖的是什么呢?

    老百姓們想了半天,他無非是能得點名。

    可人家出的名還不夠大嗎?官方的認可也好、媒體的報道也好、老百姓的贊賞也好,這些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如潮的報道席卷著老百姓們的眼球,其中一篇滬上《文匯報》的報道引用了偉人寫過的話。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無數人看到這段話心中感慨萬千,當年老人家在《紀念白求恩》中所寫的這段話,形容的大概就是林為民這種人吧!

    外界各種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對林為民的影響并不大,無非是老百姓討論的多了一些,但對中國青少年教育發展基金會和希望小學的影響是巨大的。

    這個誕生還不到一個月的基金會和它即將運行的慈善項目經由全國多家媒體的報道,在短時間內便為廣大老百姓所熟知,不少人在通過各種媒體看到相關的報道后,通過寫信、打電話的方式聯系基金會。

    有人詳細咨詢捐助資金的使用用途,有人詢問希望小學的建設計劃,還有的人直接匯錢……

    在媒體狂轟亂炸的前半個月時間內,中國青少年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募得捐款300余萬。

    這個數字盡管對比前期募捐數字并不多,但卻意義非凡,因為這些捐款全部是來自于普通的民眾,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種民意,代表了老百姓們對于基金會和希望工程的認可。

    在得到來自民間的認可后,基金會迫不及待的召開了第一次正式會議,這次會議的目的只有一個,制定建設希望小學的各項章程、標準并確定全國第一批希望小學的選址。

    林為民作為基金會的名譽會長出席了本次會議,關于希望小學的建設基金會在這段期間已經草擬了一套標準,今天的會議更重要的意義是在于為未來希望小學的建設定個調子。

    除了林為民和基金會的干部和工作人員們,列席參會的還有來自《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報紙的記者同志,這些記者將會見證中國第一批希望小學誕生的全過程。

    在會上,關于希望小學的選址原則引發了大家的激烈討論。

    中國的土地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十一億人口,在這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地區經濟還處于貧困線之下,有相當數量的老百姓還在為溫飽犯愁。

    基金會籌集的捐款是有數的,總不可能大水漫灌,如果是那樣,就是有再多的錢都不夠,所以希望小學的選址和建設肯定是要有針對性的。

    參與的眾多同志在希望小學的選擇上產生了兩條路線的分歧。

    一派認為應該盡可能的將資源傾斜給真正的貧困地區,因為這些地區才是最缺乏和需要教育的。

    而另一派則認為將有限的資源盡可能多的傾斜到那些能夠送得起孩子上學的地方,因為只有這樣,希望小學的建立才會物有所值,否則到時候花費老百姓的血汗錢建起來的希望小學因為沒錢念而空置,那可就鬧笑話了。

    雙方各說各有理,爭執不下,辯論的面紅耳赤。

    最終,在林為民這個名譽會長的力排眾議之下,才正式確定了希望小學的第一批選址。

    這第一批希望小學一共10所,全部集中在了經濟發展明顯落后、貧困人口較為集中的“三西”地區,GS省以定西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區、河西地區和寧夏西海固干旱地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