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希望小學-《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1/3)頁
林為民聽完鄭國的陳述,心情沉重起來。中國青少年教育發展基金會和希望工程是他一手發起的,為此他捐贈了一千萬米刀,去年年末的一場轟轟烈烈的宣傳大潮過后,他還以為基金會將會很快走上自給自足的道路。
然后不斷的擴大慈善活動的規模和頻率,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青少年。
可現在看來,指望一口氣吃個胖子是行不通的。其實中國青少年教育發展基金會和希望工程相比前些年國內成立的基金會已經算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了,同樣是由林為民參與籌款并擔任副會長的中華文學基金會,當年的啟動資金也不過幾百萬港元而已。
但中華文學基金會跟中國青少年教育發展基金會的情況很不同,中華文學基金會初期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條件困難的文壇同志,但更大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國內文學的創作、傳播和閱讀,實現繁榮文學創作、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宗旨。
而中國青少年教育發展基金會的目的則是為了國內的青少年擁有更好的成長和學習環境,讓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說的直白點,中華文學基金會的文化屬性要大于它的慈善屬性,但中國青少年教育發展基金會不同,它是徹徹底底的慈善活動,而且還擁有著普惠全國的愿景。
所以中國青少年教育發展基金會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量跟中華文學基金會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沉吟片刻,林為民同意了鄭國的請求。數日后,林為民跟隨包括鄭國在內的基金會的同志踏上了前往寧夏的火車,隨他們一起去的還有央視、《人民日報》《燕京青年報》等幾家媒體的記者。
西海固的名字取自西吉、海原、固原三縣的名稱首字,前些年還屬于GS省管轄,此后行政區劃幾經變遷,最后變成了寧夏南部山區,囊括了GY市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彭陽縣、涇源縣,以及Zw市海原縣和wZ市鹽池縣、紅寺堡區9個縣區。
1972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近幾年,西海固成為我國的區域扶貧開發試驗地區之一,與GS省定西、河西走廊和西海固三地統稱中國
“三西”,以窮困著稱。路上折騰了兩天多的時間,林為民等人來到了西吉縣城。
“哎呀!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林為民等人一下車,迎面就是的滿天風沙,來迎接他們的縣領導剛說了一句話,顧不上寒暄就把他們給拉上了車。
在車上放眼望去,整個縣城是平鋪開的,看不到幾座高大建筑,縣城的基建水平可能還趕不上東南沿海一些富裕的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