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打個樣-《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2/3)頁
李學剛思考了片刻,說道:“黃鷹在內地的知名度不高,作品里面也就《天蠶變》因為電視劇改編在內地有一定的受眾,我看首印三萬套就可以。當然了,這個還得看過段時間的征訂量,如果征訂量高,還可以再調高一點預期?!?
“嗯,這個數字應該差不多?!?
“林老師!”李學剛突然叫了林為民一聲。
“怎么了?”
“小鉆風的《天下第一》這一期發完就十五萬字了,也夠發單行本了,您看……”
李學剛的主觀能動性讓林為民有點意外,他想了想說道:“緩一緩吧,這事不著急,《天下第一》的影響力還是不夠大?!?
李學剛點了點頭,“行,那就再等一等。”
下午,林為民接到了梁鳳怡從香江打來的電話。
去年年末國文社引進了她的三部作品,當時宣傳聲勢浩大,出版發行后到現在半年多時間,三部的總銷量已經累計超過五十萬冊,評論每部十六七萬冊,這個數字放在國文社每年出版的圖書當中相當出彩。
所以幾個月前,國文社又引進了梁鳳怡的兩部作品,上市兩個多月,銷量依舊不錯。
別看林為民的在內地動輒就能賣出幾百萬冊,但除了作品出版一兩年的銷售高峰期,他的作品大部分時候每年就是幾十萬冊的銷量,這還是他這樣擁有頂尖號召力的作家。
如果是作家號召力一般,但作品頗受好評,正常一年二十萬冊的銷量也擋住了。
連很多名家的作品出版也不見得能賣出超過六位數,相當一部分作家的作品銷量基本都在一萬冊到五萬冊之間打轉。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不知名的作品銷量在幾千冊這個區間內,出版社出版這些作品不能說賠本,但想賺錢也很難。
所以,梁鳳怡的作品能在短短半年多時間內,就達到單本十六七萬冊的銷量,已經殊為不易。
有了數部作品在內地的熱賣,梁鳳怡這個香江作家的名字在內地文學界很是響亮。
她今天給林為民打電話先是報了個喜。
這兩年她的作品不僅是在內地,在香江也同樣受到了歡迎。
梁鳳怡是非常有商業頭腦的人,她不甘于給出版社打工,所以在前不久剛剛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出版社,名叫“勤+緣”,這個名字代表了她做人做事的態度。
梁鳳怡的做法在香江文學界并不鮮見,很多有經營頭腦的作家都會這么干。
比如金庸發覺自己的武俠可以吸引讀者,成立了《明報》,黃玉郎憑借漫畫成就了香江的漫畫帝國,黃易也成立了出版社出版自己的作品。
國文社是內地文學界的第一號出版社,跟他們打好關系,說不定可以給她提供諸多便利,因此梁鳳怡才會在出版社成立后特地給林為民打來了電話。
一番恭喜之后,梁鳳怡又說起了正事,也是她這次打電話來的主要目的。
今年以來,她又創作了《花幟》《昨夜長風》等一系列作品,剛剛在香江出版上市不長時間,這次她給林為民打電話,就是來主動推薦自己的作品的。
聽完梁鳳怡的話,林為民不由得哈哈笑了起來。
“梁女士,本來應該是我們出版社去找你的,沒想到先讓你找了過來,是我工作的失誤。伱那幾部作品的引進當然沒有問題,我這邊立刻安排人跟你對接一下,爭取盡快上市發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