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38章 打個樣-《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3/3)頁

    在內地,作家這個群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扮演著人民群眾精神導師的角色。

    但在香江則不然,這里沒有內地自古以來對于“士”、對于“讀書人”的尊重所以作家這個群體的地位一直不高。

    也因此,也很少有出于對文學的喜愛進行創作的香江作家。

    當然了,這跟早些年香江的殖民政府不支持華語文學建設有很大的關系。

    所以,在香江想靠筆桿子討生活,你首先要想的不是作品要有什么思想性、文學性,而是普通民眾喜歡看什么。

    在這樣的氛圍和影響下即便是那些極個別的有文學理想的作家,也很難堅持下去。

    抗戰年代,徐訏以《鬼戀》成名,創作風格唯美動人,其后又發表《風蕭蕭》,作品風靡一時,《風蕭蕭》出版當年曾被國內出版界譽為“徐訏年”。

    可在移居香江之后,徐訏蹉跎數年之間,只寫出了一部在讀者看來粗鄙不堪的《江湖行》。

    到了六十年代,他完成了《四姐妹》,更是干脆就變成了通俗的味道。

    像徐訏這樣被香江這座商業化的城市改變風格的作家還有很多,促使這些人做出改變的原因只有一個。

    迫于生計!

    跟這些作家相比,從一開始就定位清晰的梁鳳怡無疑是成功者。再加上她的創作效率和商業頭腦,想不發財都難。

    梁鳳怡的作品在內地屬于暢銷作品,也有之前的合作,再加上在背后助推的相關部門,國文社自然沒有拒絕梁她的理由。

    國文社更樂意于捧紅梁鳳怡這個香江女作家,這其中不僅有相關部門的原因,也因為梁鳳怡在內地的走紅對于國文社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如今有資格出版香江、灣島文學作品的出版社就那么幾家,捧紅一個梁鳳怡,相當于給眾多有合作潛力的香江、灣島作家打個樣。

    這些年兩岸三地的文學交流越來越密切,多了香江、灣島這兩地的作者和作品資源,對國文社也是一件大好事。

    談完了繼續出書的事,林為民說道:“梁女士,你也知道,這半年多你的作品在內地受到了相當多讀者的歡迎,為廣大讀者了解香江的風土人情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大家對于你這位香江女作家都很好奇。你如果有時間的話,方不方便來我們內地舉行幾場簽售活動,另外我們國文社還想給你的作品舉辦一場作品研討會。”

    梁鳳怡聞言欣喜不已不管是簽售活動也好、舉辦作品研討會也好,目的都是擴大她在內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這種事對于她本人、出版社和發行商是合作共贏,所以毫不遲疑便答應了下來。

    “十一之后吧,我抽出半個月時間到內地去一趟,配合你們的工作。”梁鳳怡說道。

    “好,那就這么定了。”林為民道。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