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借調這個詞,機關單位的同志應該很熟悉。 單位里工作忙,又沒有編制,借調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以往,國文社是極少有借調這回事的,要借調也是別的單位從國文社借調,比如當年老牛就被借調去了文協下面的《中國》雜志。 從來兵強馬壯,甚至已經到了冗余程度的國文社,第一次出現了“人才荒”、“編輯荒”,聽到這個消息,作為社長的程早春不僅沒有慌張和焦慮,反而心懷大暢。 社里缺人說明什么? 說明發展的好啊! 不僅如此,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內的人才流動。 要知道這幾年,他幾乎每年都會為這件事犯愁。 誰不想進步啊,可社里的領導崗位就那么多,能力夠了,職務卻跟不上,有野心的年輕人還不跑? “這事我來聯系,再給你們布老虎叢書編輯組加4個人,你們編輯組工作量太大,社里再單獨給這幾個人開一份補助。另外你們編輯組的其他人,也有一份補助。” 了解完情況,程早春大手一揮,破天荒的大方了一回。 林為民詫異的看著他,這是轉性了? 程早春倒不是轉性子了,而是看到了布老虎叢書的潛力。 第一批三部上市一個月,狂賣了180萬冊,這種成績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不是所有作家都叫林為民,在當代文壇,作品能夠在一年之內賣到100萬冊,就足以在文壇掀起一股滔天的潮流。 比如程忠實的《白鹿原》、比如于秋雨的《文化苦旅》,都是在上市當年賣到一百萬冊以上,在文壇和讀者群體當中掀起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按照布老虎叢書第一批三部作品頭一個月的銷量預估,幾乎沒有一本書的銷量是會低于200萬冊的,銷量最夸張的《廢都》甚至很有可能達到千萬冊。 老程是摳,但不是傻。 要想馬兒跑,當然要給馬兒吃飽。 馬兒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啊! 程早春親自出馬,從幾家兄弟單位借調了4位年富力強的編輯,一下子充實了布老虎叢書編輯組,讓已經勞累了兩個多月的編輯組眾人終于能喘上了一口氣。 雖然未來的工作肯定還是一如既往的忙碌,但最起碼不用擔心自己猝死了。 好事,好事啊! 布老虎叢書在短時間內虹吸了大量的長篇書稿,對于國內的各大出版社和文學刊物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這些單位驚奇的發現,近一個月開始,投稿到編輯部的稿件或者是編輯們能組到的稿件正在銳減。 隨便打聽了一下相熟的作家,編輯們才知道,原來是書稿都涌向了燕京、國文社、布老虎叢書。 面對這種情況,眾多同行忍不住親(ma)切(ma)問(lie)候(lie)國文社一番。 伱說你搞叢書就搞叢書,怎么還來釜底抽薪呢? 不當人子啊! 很多文學刊物和出版社的長篇收稿量告急,連《當代》這個自家人都無法幸免。 京扶剛剛寫完的《八里情仇》本來是說好了要發在《當代》上的,但眼看著好友賈平娃的《廢都》入選布老虎叢書之后銷量一飛沖天,京扶哪能經得起這個誘惑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