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天別再來敲門》刊載于《當代》上,終于給這份沉寂許久的刊物帶來了巨大的熱度和話題。 讀者們雪片一般的來信涌進編輯部,夸的都是作品,罵的卻都是作者。 編輯們對于這種情況早有預料,《明》這部質量是沒得說,林為民的創作保持了一如既往的超高水準,并且在悲喜之間切換自如,將讀者的情緒玩弄于鼓掌之中,技巧之純熟、之精湛已經爐火純青,但又不使人生厭,恰如羚羊掛角。 眾多讀者來信當中對于林為民這個作者的罵聲不絕于耳,大家看得興致勃勃,反正罵的又不是他們。 罵的越狠,證明讀者愛的越深,這都是讀者對作者和的褒獎。 賀啟智臉上帶著輕松愉快的笑容,將成包的讀者來信送進了林為民的辦公室內。 “老賀,我挨罵你怎么那么高興?” “誤會了,誤會了。我這是剛才看了份稿子,好長時間沒看到這么出色的稿子了,我高興啊!”賀啟智狡辯道。 林為民懶得去拆穿他,問道:“《當代》這期的銷量怎么樣?” 一說到銷量的話題,賀啟智臉上的笑容更盛了,都快扯到耳根子了。 “好啊,太好了!這才十天的功夫,一百五十萬份雜志就賣完了。這一期銷量少說也得破二百五十萬份,說不定能破三百萬份。” 賀啟智說著便感嘆了起來,“現在可不比以前了,連好多通俗文學刊物想破二百萬份都不容易。我們《當代》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離不開您這部作品啊!” 林為民并未將賀啟智的馬屁放在心上,反而提醒道:“曇花一現,你也別太高興。” “有一期也是好的。再說了,有這一期,后面幾期的銷量也能帶動不少,至少上半年的銷量會很好看。” “光靠著我這一部作品不是長久之計,你們刊物也要努力啊!” 林為民忍不住給賀啟智上點壓力,這可能是領導當久了的后遺癥,看到下屬一身輕松就跟小學生看到路邊的石子一樣,總想踢幾腳。 “您說的是。” 剛用領導的作品沖完銷量,賀啟智態度非常溫馴。 在兩人正在說話的時候,通文社的辦公室里,于華正對著一張報紙,表情得意洋洋。 他看的是最新一期的《文藝報》,這份文協主辦的報紙在國內文學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其第七版常年刊登針對眾多文學作品的文學評論文章,時不時的就會有重量級作家和評論家針對某部作品發表意見,是這份報紙最大的看點之一。 本期《文藝報》的第七版,與往常的有一些不同。 報紙的排版并沒有什么新奇,依舊如往常一樣,幾篇評論文章錯落有致的分布在整版報紙上。 但不同的地方是在于,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都與剛剛發表不長時間的《明天別再來敲門》有關。 《男兒到死心如鐵——評林為民的〈明天別再來敲門〉》《〈明天別再來敲門〉中老石頭形象的成功塑造》《從〈明天別再來敲門〉看新中國發展側影》《論〈明天別再來敲門〉的苦難意識》…… 《文藝報》是國內文學領域的大報,說是第一報也不是不可以,每期都會有評論文章,但像這一期這樣整版的文章都是針對同一作品的情況是極為少見的。 以前倒不是沒有,但基本都是針對極少數德高望重的文壇泰斗的重量級作品,才會給出如此高的禮遇。 而于華之所以這么得意,主要是因為這一版報紙其中的一篇文章正是出自他的手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