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869章 超越諾貝爾-《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3/3)頁

    林為民的作品在這方面為中國作家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范……”

    史景遷發(fā)表在《凱尼恩評論》上的評論文章具有一定的學術性質,相比他的文章,《紐約書評》上關于林為民此次獲獎的文章就顯得十分具有可讀性。

    最新一期的《紐約書評》上發(fā)表了《傳統(tǒng)中國的現代力量》,文中寫道:

    “……在這個擁有數千年歷史文明的國家里,知識分子一直擔任著引領社會進步的角色。時間推進到現在,封建的傳統(tǒng)中國在暴力革命中被推翻,他們脫離了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扼制,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自1978年中國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擁抱世界。但在西方文明主導話語權的世界里,這種努力要被接受和獲得認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林為民的出現對于正處于發(fā)展中的現代中國而言,是一件美妙的事。他的文字不僅構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同時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古老與年輕結合的現代中國。他的作品既保留了十足的文化和地域底蘊,也深刻的反映了現代中國的方方面面。

    這對外國讀者,尤其是西方國家讀者認識中國、了解中國起到了非常大的積極作用,毋庸贅言,林為民已經成為了中國面對世界的一張名片……”

    托了互聯(lián)網的福,林為民幾乎是沒有什么延遲便看到海外媒體對于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各種各樣的評價。

    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羅杰·斯特勞斯發(fā)來的,還有很多是與林為民有合作關系的其他海外出版社發(fā)來的。

    因為合作關系太多,哪怕是每家發(fā)那么兩三份媒體報道或者評論文章,匯聚到林為民這里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縱觀所收到的幾十份海外媒體的報道與評論,對于林為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都給予了極高的肯定。

    畢竟是海外成名多年,又已經陪跑了十年的獲獎者。若這次是爆冷獲獎的作家的話,這些海外媒體早就吵翻天了。

    每年關于諾貝爾獎的獲獎名單的討論和爭執(zhí)不僅是中國媒體慣常的話題,在海外國家也是一樣。

    在收到的眾多報道和評論當中,林為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法國的兩份文學雜志的文章。

    可能是因為林為民曾經獲得過龔古爾文學獎,又寫過一篇以法國二戰(zhàn)時期為背景的《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所以法國文學界和讀者群體對林為民總是抱有極大的善意和喜愛。

    《新文學》是1953年由《超現實主義文學史》的作者莫里斯·納多創(chuàng)辦的獨立文學雜志,一向以不受任何政治傾向和文學流派控制而為歐洲讀者所熟知,在歐洲知識界擁有大批擁躉。

    這份刊物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超越諾貝爾文學獎》的文章,看名字就能知道,這篇文章對于林為民的吹捧是赤裸到毫無底線的。

    “神奇瑰麗的想象,豐富細膩的感覺,匠心獨運的形式,汪洋恣肆的語言,精彩紛呈。毫無疑問,早在13年前便已獲得龔古爾文學獎肯定的林為民已經是世界級家。姍姍來遲的諾貝爾文學獎好比是家仆給凱旋而歸的騎士送上盔甲,顯得那么蠢笨而不自知。

    對于這樣一位注定留名世界文學史的杰出家而言,諾貝爾文學獎的加冕并非是他本人的榮耀,而是諾貝爾獎的榮耀。瑞典文學院和評委會應該慶幸他們的獎項沒有給的太晚,否則他們必然會淪為文學史上的一大笑柄……”

    《新文學》上的這篇文章,不僅名字很法國,連內容也是很高盧雄雞。

    看著文章上的內容,饒是以林為民的厚臉皮,也有些招架不住。

    這個力度,太大了點!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