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1/3)頁
2002年3月的一天,朝內大街166號的大樓里響起一片歡騰之聲。
就在剛剛,國務院正式發布文件,將國文集團的級別提升為部副級,成為國內49家部副級央企之一。
部副級央企這個名字聽起來不起眼,但要提起其中的大哥們,國內的老百姓應該都不陌生,中煙、中糧、中石化……
隨便提起一個名字,都是在國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型企業。
跟這些大哥大比起來,從出版社起家的國文集團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是有那么一點寒酸。
但事實上,只要是真正了解內情的人,絕不會有人小瞧這家企業。
因為這曾經是一家事業單位,如今卻變成了央企,“轉企改制”四個字背后是中國經濟和體制改革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從1999年到2002年,四年時間,國文集團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上級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截止2001年底,集團資產總額316.1億元,負債總額為18.42億元,所有者權益為297.68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62.15億元,凈利潤為8.15億元。
這個數字放在國內的眾多副部級企業當中并不起眼,成績排名只能算是中等,但對于起步自出版機構的國文集團來說,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創造出百億規模的資產額,足以讓上級部門和同級別的企業們側目不已。
畢竟國文集團的業務可跟壟斷沾不上邊,財務報表中的每一個數字都來不得半點虛假,都是實打實的業績。
所以,有了這種成功,國文集團成為副部級央企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而如果要探究國文集團在數年之間由一家出版機構轉型成為大型國有文化傳媒集團的原由,自然離不開國文集團的眾多投資。
由國文集團控股的文華影視、文誠影視相繼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參與投資的搜狐、網易也都分別在米股上市。
此外,國文集團還參與了國內眾多互聯網企業的投資,是國內最早一批投資互聯網行業的企業。
除了集團級別的改變,這一天,國文集團還有一件好事。
那就是已經建設三年時間的國文集團總部大廈終于交工了,最近這幾天時間里,國文集團的職工當中最熱鬧的事就是討論搬遷計劃。
嶄新的、巍峨的總部大廈落成,職工們再也不需要擠在朝內大街的老舊辦公樓或者國文社家屬樓的門市里辦公了,對于打工人來說,這何嘗不是一件幸福事?
在國文集團張羅著搬家的時候,隔壁人民社的職工們心情十分復雜。
作為幾十年的老鄰居,人民社和國文社一衣帶水、睦鄰友好。
可誰也預料不到,從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原本大家哥倆好的局面突然之間就被打破了。
說好了一起當咸魚,國文社卻偷偷的起飛。
這些年的發展一步一個臺階,到如今人民社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了。
現在,國文集團即將搬離朝內大街166號,樓里就剩人民社一家單位了。
以前大家都在一個地盤上辦公,互相看不順眼的時候有很多,恨不得將國文集團早點攆走。
可如今國文集團真要搬走了,人民社的人心里卻不是滋味。
害怕兄弟過的苦,更怕兄弟開路虎。
不過人民社職工們的想法改變不了將要發生的事,2002年4月23日,宜動土、搬家。
數輛卡車和貨車出現在朝內大街166號院里,國文集團的職工們喜氣洋洋的將各種辦公設施、資料搬上車,人多力量大,沒過多長時間,車子便一輛一輛的駛離了駛離了朝內大街166號。
國文集團的搬家工作持續了整整一天時間,搬家結束后朝內大街166號院里頓時一片寂靜。
此前的喧囂熱鬧與現在的寂寞冷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樓里空了一半,現在只剩下默不作聲的人民社職工們。
林為民走出大樓前與人民社的老伙計們打了個招呼,以后國文集團就要搬到新的總部大廈辦公了,這里就剩下人民社了。
“小周,怎么還沒走?”走到樓門口,林為民瞧著傳達室里還有人。
是小周正拿著抹布一絲不茍的擦著屋里的文件柜和辦公桌。
“董事長,我打掃打掃衛生。”小周回了一句。
林為民看著他的神色,沒說什么,留下一句:“擦吧!”
出得門來,已是黃昏時分。
院里沉靜冷清,老舊的大樓佇立在朝內大街街邊,一如幾十年前一樣。
翌日一早,東三環中路39號,國文集團總部大廈。
嶄新的總部大廈啟用,并沒有什么盛大的儀式,但這絲毫不耽誤職工們愉悅的好心情。
最高95米,最低65米的三座塔樓高低錯落,大樓外觀以圓弧形造型為主,曲線靈動,如同三座相互交織的山巒。
遠遠望去,仿佛是掩映的群山,不僅充滿了藝術氣息,也彰顯著十足的未來感。
林為民走進最中心的1號樓大堂,超過8米的挑空和圓弧形的穹頂設計讓人眼前一亮,視野無比開闊。
“董事長!”
“董事長好!”
職工們看到他連忙問好,語氣中夾雜著興奮與雀躍。這是國文集團搬家的第一天,林為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
點頭示意后,林為民乘坐電梯前往辦公室。
下了電梯,還沒來得及進辦公室便看到張朝陽等在這里。
“來的夠早的!”林為民說道。
“正好參觀參觀咱們集團的大廈,真是氣派啊!”張朝陽笑道。
從2000年3月納斯達克股災開始,搜狐的股價跌跌不休,到今年市值已經跌破了5億米刀,國文集團之前已經通過抄底再次成為了搜狐的第二大股東,持股僅次于張朝陽。
他今天來是為了搜狐租用國文集團總部大廈的事。
以國文集團的員工規模,興建的三棟大廈只用得了一棟,有人要租,林為民自然樂得答應。
“早就說好了的事,你跟他們商量就行了。”
林為民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張朝陽點了點頭。
早在大廈興建之初,張朝陽便和林為民提過這件事,他今天特地來林為民這一趟,更多的是為了表明一種態度。
與林為民閑聊著的張朝陽走到辦公室的落地窗前,這里的視野俯瞰半個燕京城。
“您這里的風景可真好!”
“高處的風景總是要好一些的。”林為民望著遠方說道。
張朝陽看著眼前的風景,心中感慨萬千。
想當初搜狐頂著中國互聯網第一股的名頭上市,風頭無兩,市值一度飆升至百億米刀。
誰也不曾想到,一場納斯達克股災,兩年時間納指從最高峰的5100點一路跌到1100點,比大A還慘,不過更慘的是國內的這幫互聯網企業。
搜狐就不用說了,雖說現在營收上來了,實現了盈利,可股價反而跌到了當初的十幾分之一,網易、新浪跟它同病相憐,最慘的是那些需要融資的互聯網企業。納指的寒蟬效應在兩年時間波及全世界的互聯網行業,找錢成了所有新公司的難題。
好在國內有國文集團這個大金主,在全世界都投資機構和投資人都不看好互聯網行業的時候,他們卻逆市看多,大手筆的投資國內的互聯網企業。
這兩年時間不間斷的在國內的互聯網市場撒下了超過20億以上的資金,養活了眾多具有潛力的互聯網公司。
當然了,在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沒找到錢死掉的公司更多。
但不管怎么說,國文集團的投資還是為國內互聯網行業保留了一批相當具有潛力的中堅力量。
除了國內的投資,國文集團在這兩年時間里,也沒少在米股抄底。未來如果能夠納斯達克指數能夠進一步拉升的話,國文集團恐怕又得發一筆橫財。
這筆橫財的規模可能比國文集團當初減持搜狐股票的收益還要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