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元3020年8月26日。 可以乘坐五萬人的超大型太空運輸艦,從距離大雪山基地一千一百公里處的珠峰太空中心升空,駛往緩緩盤繞飛行于遠地太空軌道上的交通樞紐太空站。 在這艘太空艦上,除了坐滿大雪山基地的近萬名新兵之外,還有來自另外六個大型基地的共計近四萬新兵。 等抵達樞紐站后,這五萬新兵將會與其他來自全球各地的數百萬新兵一道,先匯聚于此,然后又乘坐成千上萬的中小型運輸艦,去往盤繞在多重不同層次太陽軌道中的艦隊。 目前全人類攻擊擁有近百萬個艦隊,數千萬艘不同規格的戰艦。 在幾乎耗盡太陽系內所有金屬、半導體、稀有金屬以及各種元素之后,人類一共建造了數千萬艘各型戰艦。 每個艦隊規模或大或小。 天心艦隊這等規模的主戰艦隊,擁有上千艘不同型號的戰艦。 搭載艦載蜂群戰機的母艦、指揮旗艦、主戰巡航艦、驅逐護衛艦、突擊戰斗艦…… 其他低級別艦隊,則是從十數艘到百余艘不等。 這百萬艦隊并非扎堆駐扎在一起。 而是呈軍團的形式,相對靠近著,分布在太陽系中各層軌道附近,組成共計三重十二個軍團的的艦隊防線。 其中天心艦隊所在的天王星一區軍團,便駐扎在天王星軌道之外。 “看見那堆星光沒有?那是火星二區軍團,共有五百萬艘太空艦,數億名戰士。那邊,那很微弱的光芒,是天王星三區軍團,和我們所在的一區軍團實力相近,七百萬艘太空艦,十億戰士。” “目前全軍所有的艦載攻防模塊,在前年才剛剛更換列裝完畢。全人類三百多億人口里,接近一半的,都是戰士!人類的軍事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勝狀態。” “怎么樣?我看你對這場戰爭始終沒多少信心,現在是不是稍微好點了?” 指揮艙里,唐天心笑瞇瞇的對陳鋒說道。 看著那漫天璀璨繁星般的人類艦隊,陳鋒不得不承認,他的確有些熱血澎湃。 他自己在努力。 人類也從未放棄。 百億同袍。 豈曰無衣? 歷經五百年的發展,甚至可以說是窮兵黷武,人類為決戰日這一天,已經做了太多太多的準備。 陳鋒之前沒登上太空,也因為階段性悲觀而沒去了解過如今的兵力情況,直到現在他親眼所見,才能從那聚團飛舞的瑩瑩輝光中,體會到那種無聲的決絕。 他笑了笑,“是稍微好點了,希望可以一戰吧。” “那當然,只可惜歐青嵐和馬蒂爾德博士還沒成功。不然我們又能增加些勝算。” 唐天心感慨著。 陳鋒并不在大型運輸艦上。 早在大型運輸艦升空前半個小時,他便與另外數十名大雪山新兵一起,登上了唐天心的專用高速穿梭艦,直奔天王星之外去。 此時其他新兵正在狹窄擁擠的穿梭機運兵艙里,渾身上下被安全帶死死束縛著。 陳鋒卻在寬敞的指揮艙里,與唐天心并排而坐,暢談人生,指點星空。 高速穿梭艦的速度比普通運輸艦快很多,迅速追上并超過了前方一艘中型運輸艦。 陳鋒別過臉看著運輸艦長達數千公里的幽藍尾焰,倒是感概萬千。 歷經人類科技的再次飛躍,如今的航天科技又抵達了一個陳鋒從未見過的高度。 雖然宇航載具的主體推進方式依然是介質反推技術,與千年之前的本質看似一樣,但實則已經有了極大的區別。 那幽藍尾焰并非真正的火焰,而是攜帶著驚人動能與熱能的超高速等離子流。 里面的等離子體在剛剛被推射出噴發口時,將會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程度。 根據最核心的動量守恒定律,這些近光速的等離子流會為戰艦提供巨大的動能。 每一枚有質量的離子,都能輕易的推動龐大的戰艦提速一大截。 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 那長長的尾焰看似驚人,但其實每小時消耗的介質質量甚至不足100克,推動運輸艦抵達冥王星,攏共消耗的介質也不足1000克。 并且,這種介質的材料無須特定,隨便在宇宙中收集一塊隕石,一片太空垃圾,又或者拆下一張老舊的座椅扔進原子改造器里,都能將其改造為可用的等離子液。 為飛船引擎供能的主要能量,依然是電能。 大量電子的定向運動,迄今為止,依然是人類利用最高效,運用最廣泛的媒介。 但人類獲取電能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在太陽系內部,具備太空生物特性的戴森膜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又凝聚成龐大的,且可以分塊切開取走的生物電池。 這些蘊含驚人能量的生物電池,通過一系列轉化,其中能量再度轉移到更小的中間載體,也就是核聚變電池包中,并最終將能量傳遞給各個需要供能的機械化單位。 當載具遠離太陽系,進入宇宙深空后,在沒有足夠的恒星光芒照射時,無處不在的宇宙背景輻射同樣可以被小型戴森膜所吸收,提供基本動力的基礎能量。 理論上,如今的人類已經擁有了縱橫馳騁于整個銀河系的能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