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嗡! 大爆炸的沖擊迎頭撞上了陳鋒的巨盾。 沖擊由多種能量態組成,高能粒子流、高溫、強光、強輻射、在高速運動中于宇宙真空內凝結而成的細小微塵。 多種物質匯聚到一起,成了一團內層明黃,中圈靛藍,邊緣橙紅的詭異爆炸云。 爆炸云的沖擊力很強,明明只是最純粹的能量,但卻帶著真正切切重量轟了上來。 同時,一聲尖利的長嘯,透過晨風系統巨盾形態的防護,狠狠刺進陳鋒的耳膜里。 這是前后兩側的護甲均受到沖擊,進而讓晨風系統的機體發生顫動自行產生的聲音。 如果現在陳鋒的身體強度還是普通人的狀態,只怕會被這高頻顫動輕易撕扯成碎片。 陳鋒在正面沖擊的壓力下不斷后退,一直到后背幾乎抵在逃生艙引擎噴射口上,另一端則是爆炸云的沖擊。 兩股不同的能量,從兩個方向將他夾在了中間。 一個看似平緩柔和,但實則有無數個超高速等離子轟擊在陳鋒身上。 一個破壞力極強,似要吞噬一切。 幸好,現在陳鋒所穿著的晨風系統是整個太陽系里獨一無二的,性能足夠強勁,材料足夠堅韌,即便處境如此危急,他竟奇跡般的扛住了前后雙重的沖擊。 逃生艙在最前方,陳鋒在中間,大爆炸的余波緊隨其后。 這三個“物事”一起沿著直線往更遠處飆射而去。 宇宙空間里,形成了這樣獨特的一幕。 明亮灼目的爆炸云如水波般在宇宙中擴散,吞噬著沿途的一切,包括真空。 但當這爆炸云彌散到陳鋒正前方時,卻又被巨盾頂住。 爆炸云被從中撕裂開,淌流向兩邊,如同一刀斷水,中流分劈。 時間仿佛靜止。 但變化從未停止。 約莫五六分鐘過去,陳鋒的巨盾形態承受的正面壓力終于迅速變小,直至完全消失。 他扛住大爆炸了。 他趕緊脫離逃生艙的引擎噴射口。 此時晨風系統巨盾形態的正面大盾受創極深,看著光澤依舊,但其實比之前已經薄了不少。 他背后的護甲也沒落得多好,滿布斑駁,有些位置似乎稍微用手指一碰,都會破開個洞口。 奇妙的是,即便裝備受損,他也依然可以切換形態,只不過變形后的太空戰機體型看著小了不少,幸好動力依然強勁。 他切換形態,動力全開,重新掛上逃生艙,走! 兩個飛行載具再度合二為一,幾乎垂直于黃道面,沿直線向宇宙深空逃去。 到得此時,他才有空和艙內的人們交流。 “引力波場探測儀有什么發現嗎?” 陳鋒問道。 里面響起歐青嵐冷靜的回答:“沒有,剛才爆炸發生時外部能量變化過于劇烈,現在這種波動依然并未完全停歇,探測儀精度太高,過于靈敏,我們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 非常奇妙,原本較為感性,情緒波動起伏很大的歐青嵐,竟迅速的鎮定了下來,并且還能集中注意力主持完成工作。 陳鋒深吸口氣,“我懂了。不過我肉眼觀測到了一些結果。下面我說說我的分析,你們記牢了。” 艙內眾人齊聲迎合,“好!” “爆炸源自戰艦外部,這應該是一種如同水底詭雷的攻擊方式。威力很大,可以輕易撕裂戰艦復合能量場盾,并將戰艦完全吞噬。” “其數量有限,只攻擊沖鋒戰斗艦以上級別噸位的作戰單位。現在蜂群戰機和晨風戰士的編制并未嚴重受損。大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晨風戰士受到爆炸余波的沖擊而陣亡。” “在攻擊戰艦時,這種炸彈的引爆點,幾乎都是戰艦動力艙附近。入侵者并未漫無目的的埋設炸彈,而是精準的點對點投放。” 里面的唐天心率先提出質疑,“可敵艦還在我們面前,為什么地球附近會率先受到攻擊?然后再向我們的位置蔓延,這個順序不對啊。” “別急,你可能還沒想通他們布設炸彈的方式。”接下來,陳鋒將自己的分析娓娓道來。 比起過去,這次陳鋒還是帶來了一些質變的。 結果看似一致,都是被瞬間炸沒了,但入侵者更換了攻擊方式。 對方的炸彈并非提前預置在指揮官身邊的潛伏炸彈,而是臨時投放的“隱形炸彈”。 這看似是個無意義的發現。 畢竟對方布設炸彈的方式極度隱蔽,覆蓋面積卻大得完全不講常理。 其覆蓋面能從地球附近擴散到天王星一區艦隊的駐地。 還不僅如此,在天王星軌道的另一面駐防的三三兩兩巡邏艦隊,依然沒能幸免。 這間隔了整個天王星公轉軌道的直徑,超過五十億公里! 在對方掌握了這種等級的科技水平之下,當前的人類的確不可能逃離與躲避。 哪怕陳鋒再下一次嘗試,不解決這個問題,結果依然還得是毫無希望的瞬間滅亡。 但是,陳鋒仔細回憶上次面對入侵者戰艦的過程,發現了一些異常。 爆炸發生的時間線有明顯差別,入侵者戰艦的動態也有區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