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收獲與策略-《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第(2/3)頁
但陳鋒并不指望一勞永逸,反正能頂一陣是一陣。
他還第一次看到了敵人的真面目,雖然那只是一雙復眼。
理論上,擁有復眼的生物都是節肢類動物,但那是地球上的常識,在宇宙中未必作數。
節肢類動物能發展出那樣的科技水平,本就完全顛覆了地球常識,所以陳鋒沒有貿然去揣測對方的種族特性,并膨脹到帶著瓶菊酯殺蟲劑沖進去便覺得自己無敵了。
還有別的重大收獲。
這次陳鋒得到了涉粒子炸彈從制造到引爆的全套方案,核心內容是利用《世外之歌》與被他命名為《曙光》的高頻短音。
這次幾乎成功了,那么下次,就要試試一步到位。
這些是他給下次過去后要做的事情提前打好的心理準備,在接下來的這一個月里,他在這個時代還有很多事要完成。
第一,搞定千辛萬苦搬回來的常溫超導金屬、數種尖端有機材料、超耐用超高轉化率的太陽能電池板等全新技術的成果轉化。
這些事情不可能在一個月內見到成效,只能完成前期鋪墊,等下次過去時,在心里燒香拜佛的祈禱賴恩與歐禾集團給點力,不要讓自己失望。
第二,將一些小學文憑的專家級學者陳院長勉強掌握的那些三十一世紀里相對基礎的理論知識,挑挑揀揀的搬些二十一世紀里的人可能讀得懂的部分過來。
譬如基礎物理又或者基礎數學理論方面的結論性成果。
為了以防萬一,避免造成不利影響,陳鋒得對知識點精挑細選,不能一股腦全砸出去。
他必須選取絕對沒有爭議和懸念的基礎理論,不然很容易把后人拽進溝里。
那么能夠經過他篩選的東西就不多了,且不成體系,跨度極大。
事情很難,陳鋒也吃不準這個時代的人究竟能不能讀懂。
舉個例子,大體可以這樣理解,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就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干電池有正負極。
然后來個小學生穿越回唐朝,和杜工部聊八大行星正負極?
怕是沒受過唐詩三百首的毒打。
陳鋒打算隨便東拉西扯的寫一本大雜燴的專著,想到什么就懟什么進去。
別人能不能懂,認不認可,最終能不能帶來好的變化,就全憑運氣吧。
第三,也就是最簡單的事情,把屬于自己和鐘蕾的“文物”提前埋些進土里,便于下次去千年后親自挖出來,讓自己變成個真正的頂級“考古學家”,迅速提升社會地位。
在上一條時間線中,陳鋒發現自己住過的房子,用過的辦公室,都變成了名勝古跡。
那么毫無疑問的,與歷史名人聯系越緊密,越隨身的玩意兒就越有價值,譬如手稿、用過的手指、貼身衣物、漱口杯、牙刷什么的……
那妥妥的價值連城。
上繳世界政府時,當眾拿出來肯定能引爆全場。
藏東西也有技巧,必須狡兔三窟,多藏幾個地方,且藏深一點,在接下來的一千年里肯定少不得要被人挖出來,能給自己能留多少是多少。
第四,將從斯科特那里偷來的S菌疫苗整套研發工藝整理出來。
雖然他根本不可能爆肝記下S菌毒王的DNA鏈結構,讓賴聞明這個小后生提前拿到S菌毒王,但陳鋒有更狠的絕戶計。
他直接記下了疫苗里能催生免疫抗體的滅活S菌蛋白質外殼那一長串的化學方程式與一大堆有機高分子結構立體圖。
陳鋒提前把這東西留下來,并將其藏在第二個計劃中的專著里。
等到S菌爆發,相信那時候的瘋子科學家里,肯定會有一個人去看,并發現自己的提示。
那么S菌終極疫苗的研發速度將會快得令人發指。
可能S菌剛冒出頭就會慘遭制裁。
然后,S菌這個被入侵者寄予厚望的終極武器將會直接白給,并給人類留下免費提高基因喚醒度的抗體。
陳鋒估摸著,這次不用死那么多人,人類的整體水平又能提升的話,等到三十一世紀,再不濟也會比上次強一大截吧。
第五,老套路,常規操作,保留節目。
搬歌搬電影。
這次他雖然沒有刻意的學習,但記憶力畢竟變強了很多,零零散散的還是背下了包括《縱橫星空》以及鐘蕾晚年創作的作品在內的二十余首歌,以及二十一世紀晚期與二十二世紀初期的數部經典賣座科幻電影。
上述部分,是陳鋒這次定下的五大核心操作思路。
還有一點,他暫且拿捏不定主意。
他還有些關于制度的思考。
在上一條時間線里,最終形成的純人性化的社會體制好處很明顯。
十分和諧,每個人的行動力都很高,主動性十足。
但弊端和問題就出在這里,個人自主性太強,容錯空間太高。
沒有一個強制的高行動力的體系壓在頭上,及時的糾正這些錯誤,走錯了路的個人很難回頭。
譬如奇葩至極的直覺學派,便是這種過分自由的產物。
要不是陳鋒本人妙筆生花,用騷操作點石成金,直覺學派那近萬人全都得廢了。
所以陳鋒曾經思索過,如何去找到更好的社會結構,既能將所有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又有足夠強大的糾錯機制。
問題又回到原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