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太陽系屏障并未如過去那般無聲無息的消弭一切。 炮火略微激起了一點漣漪。 相較于直徑達到數十公里的質能沖擊光束,這漣漪極細微,擴散出去或許不足1納米,存在時間不足萬分之一秒。 但有就是有,沒就是沒。 兩者間有本質區別。 產生漣漪的本質,便是在極小范圍內短時間內涌入的能量沖擊過強,使得部分能量被擋住并泄露擴散開來。 打個比方,高速運動中的高爾夫球迎面撞上一把豎立的削鐵如泥的切割刀,高爾夫球會被無聲無息的切為兩半。 現在高爾夫球材質改良,變得更結實了,雖然依然會被切開,但在發生碰撞的瞬間,球體表面會有震蕩。 這一點漣漪,便表明無敵的太陽系屏障,在消解恒星巨炮的沖擊時,必須震回去一部分,再花更多的時間來消解沖擊。 除涉粒子炸彈與黑洞炸彈之外,恒星巨炮是之前人類準備的最強攻擊手段。 雖然之前已經做過多次發射實驗,但如此大規模的同步開火,并擊中同一片范圍的全力轟擊,卻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陳鋒哈哈大笑。 他指著投影里分析儀器重點標注出來的納米級漣漪,大聲說道:“看見沒,這就是我們的進步。我們雖然從未踏足太陽系之外,但我們已經擁有放眼銀河系,也僅次于復眼者文明的三級文明的實力!” “復眼者可以通過太陽穹頂觀察我們,我們早就知道了。我就是要看看,他們到底還有多少新東西。” “我們在有限的太陽系內,探索到了宇宙的本質。這次我們有恒星炮,下一次,我們就能把太陽裝進我們的太空巨艦引擎!” “我們能給他們喝一壺!” 言必,陳鋒不再多話,只沉默著環視全場。 剛才還略顯消沉的將領們,稍微恢復了一點熱血。 坦白講陳鋒這演講的質量很一般,但大家就是莫名其妙的迅速拿回了精氣神。 或許這就是領袖的意義吧。 上午十一點三十三分,警報乍響。 嚴陣以待的全軍頃刻間進入戰備狀態。 唐天心的聲線在指揮頻道里猛然響起,“準備迎敵。” 她語速極快,但語調并不重。 遲來的球型戰艦,終于抵達。 情報分析即刻啟動。 陳鋒對球形戰艦極度熟悉,所以他對那些常規分析報告沒什么興趣。 他只直勾勾的看著一個數字。 這次球型戰艦里的復眼者數量少了兩名,只有五十三人。 還有兩人去哪兒了? 這兩人在球型戰艦內擔任何種職能? 球型戰艦會如同過去一樣,見面就掀起攻勢,還是只懸停在外面當觀察者? 如果復眼者還有大部隊,這大部隊在哪里,擁有怎樣的規模? 其戰艦的性能比之球型戰艦領先多少? 陳鋒倒不驚奇為何人類沒能從宇宙中提前探查到信息。 原因超簡單。 復眼者艦隊的推進速度超過光速,所以其艦隊的攻勢,會比信息來得更快。 除非等將來的某個時候,人類徹底吃透統一力,在足夠大的范圍內鋪散開量子糾纏情報網,那代表人類的情報科技發生質變,可以用比光更快的速度得到信息。 但那又會面對新的情況。 你這邊可以用無視距離的量子糾纏探查信息,別人也能用量子屏蔽層遮掩信息,只讓你“看”到一片混沌。 宇宙戰爭打的是科技,是文明對宇宙本質的開發利用程度。 就在陳鋒思索這些問題時,《晨風》之音悄然響起。 這一次,播放器遍布全太陽系的各個角落。 并且隨著人類生產力的暴漲,在戴森膜海量的長期能源供應下,《晨風》播放器的儲備能源極度充足,輕松便能壓過上條時間線里球型戰艦的極致。 在陳鋒的授意下,為了對等消耗復眼者的能源,《晨風》功率并未一開始便被拉滿,而是牢牢跟著監控《世外之歌》的強度,功率以平滑曲線同步拉高。 唐天心的新命令再度下達。 “潛伏型堡壘艦穩定運轉,提高功率,掩護行跡。火種萌芽逃生艦隊保持待命狀態,可以預熱引擎。一旦太陽穹頂散開,逃生艦隊即刻往前沖刺,在穹頂重新凝聚成型時,靠近并率先使用黑洞炸彈。” 四大逃生艦隊的負責人同步應聲,表示明白。 她這腦波命令剛交代出去,頂在最前方的偵查人員已經傳回線報,“太陽穹頂已散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