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全面總攻從此刻開始打響。 太陽戰區此時已沒有多少銀河戰士,原本的雪花戰艦、堡壘艦、母艦、雙人和三人戰機也傷亡慘重,只余下些大中型戰艦。 以陳鋒的破釜軍團為例。 他麾下百萬銀河戰士全部陣亡,三千九百萬普通戰士僅余幾十萬人。 如今破釜軍團的建隊編制已不復存在,只有陳鋒的星鋒巨像代表了這個曾經存在的軍團的全部戰力。 其他戰區與軍團亦好不到哪兒去。 但局勢再危急,自身力量再卑微,自總攻命令下達之后的一瞬,太陽戰區剩余八大軍團同時往前稍微壓進,并持續開火。 陳鋒已親自出陣收集到眾多情報。 艦隊當然不會盲目的突進送死,而是先不計代價的傾瀉武器,集中轟擊最近的那艘棱形戰艦,及其附近的鏈接網格線,試圖切斷一根網格線以打破棱形戰艦相互間的能量平衡。 這當然很難,甚至基本不抱希望,但除此之外又能怎么樣呢? 龐大的人類艦隊戰爭幾乎同時開火,數千萬道或快或慢的粒子流或者導彈尾焰在太空中如龐大的流星群般傾瀉而出。 上萬座星空巨炮同時發射。 雖然開火射擊的作戰單位分別處在不同位置,但打擊的方位卻基本位于一點。 除此之外,大量的弦能爆破詭雷和中子碎片彈幕炮彈也被打了出去。 這些詭雷與彈幕炮彈并未直接沖到網格前方,而是被提前引爆,目的是利用爆炸造成的沖擊與能量亂流破壞前方的暗色黑團與物理毒素,爭取把更多殺傷性武器打到棱形戰艦面前,哪怕無法命中,消耗一點鏈接網格的白色電漿能量也好。 或者萬一能有一枚導彈沖出鏈接網格的封鎖,沖到外面去呢? 既然導彈可以沖出去,那說明戰艦和戰機也可以。 總得試試,總不能閉目待死。 在戰場的另一端,逃生艦隊掌握的少量黑洞炸彈與涉粒子炸彈也終于能發揮作用了。 逃亡艦隊里的成員雖是或老或小,綜合軍事素養幾乎是沒有,火種艦與萌芽艦的武器系統也很弱,但局面已到這一步,與其把希望完全完全托付在別人身上,倒不如自己也奮力一搏。 鏈接網格內的太陽戰區開始狂轟濫炸,外面的比鄰星艦戰區與巴納德星戰區艦隊也開始發起協同攻擊。 棱形戰艦看起來是不分頭尾,但其實依然有區別。 棱艦前面的尖端釋放白色光能組成網格,后面的尾端釋放的確是另一種能量,與球型戰艦的絲狀光束略像,但發射頻要高很多,迅速在其后方組成護盾,抵擋來自后方的攻擊。 陳鋒也在被選中的主攻網格前四處巡脧,尋覓戰機。 與此同時,太陽戰區、比鄰星戰區和巴納德星戰區三方的高層與技術人員們快速搭建了一個加密量子信息通道,正在快速交換情報。 陳鋒一邊親自參戰,同時還得分心留意信息。 他首先確定了一件事情。 比鄰星那邊的穹頂封鎖與太陽系屏障的確是同一個。 這邊屏障消失的瞬間,比鄰星那邊便被同步封鎖。 這是個好消息,巴納德星尚且安全便說明復眼者手中只有這一個恒星系級封鎖器。 但也是個壞消息,既然屏障的中心點能瞬間跨越四光年的距離,那也可能跨越四十、四百甚至四萬光年。 這意味著銀河系中的每一片區域,都有可能突然遭到封鎖。 …… 技術人員那邊交換的信息量更加龐大,迅速完成情報交換與科技互通,重點在于三方各自的情報與科技發展路線。 交換信息后,便是吸收。 三個星區的科技發展路徑稍有區別,但差異不大,畢竟大家依然共用一套基因信息結構,相互間并未產生生殖隔離,思考問題的角度會因區域不同而出現細微差別,但總體前進的方向卻是一致的。 兩大殖民星區并未受到Z菌的侵襲,也沒有誕生賴聞明、謝爾蓋這種超級科學家,因此兩大星區并未發展出戴森膜,也沒有重點開發單兵戰力。 其作戰模式以制式戰艦為主,分別為雙輪戰艦與三角戰艦。 其武器水平與戰艦性能,總體略弱于陳鋒抵達之前的太陽系戰區,但各有千秋。 比鄰星艦隊的長處在曲率飛行動力上,可以通過持續加速達到剛好一倍光速,某種意義上,這已經是初級的真正曲率飛行了。 能得到這項成果,倒并非比鄰星的科學家比太陽系內的科學家更聰明,只是剛好因為比鄰星系中有一個超高速自旋的特殊小衛星。 在這衛星附近的極小范圍內分布著一種性質極為獨特的結構力場。 比鄰星的科學家們通過長年累月的考察研究,不斷加深對這自然現象的認知,提高對統一力本質的了解,最終的成果便體現在這雙輪戰艦的初級曲率飛行能力上。 他們將制造引擎的核心金屬材料投放到特殊力場內,經過數十年的浸泡與改性,最終制造出來的引擎性能突飛猛進。 巴納德星艦隊的飛行動力略差,與太陽艦隊基本持平,但其能量武器的威力更強。 區別于太陽艦隊的相位粒子和高能射線,巴納德星的戰艦主炮釋放的是一種名為奧氏射線的特殊能源,其穿透力與破壞力遠強于高能射線和相位粒子,并且彈道速度竟能達到1.5倍光速。 巴納德星科學家之所以能開發奧氏炮,仰仗的卻是巴納德星系內一塊大型隕石。 隕石中有一種天然礦藏,可以開采出奧氏同位素305。 用普通的高能射線照射奧氏同位素305,可以激發出奧氏射線。 偏居一隅的地球人窮盡想象力,也想象不出宇宙中竟能存在可在常溫下保持穩定的具有305相對原子質量的物質,也想象不出竟會有一種小行星以類似于黑洞的恐怖高速自旋卻不解體,走出去的人見到了,并將其運用了起來。 宇宙之大,充滿無限可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