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專業的事,就要交給專業的人。 表面看起來只是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背地里又是名能一手包辦作詞作曲的無敵音樂制作人,更往里面一層還是個從不做實驗,但提出的每條理論都能引領時代,非要較真就得讓接下來幾十年的諾獎改姓為陳的霸權級科學家,最終卻是個在千年間左右橫跳的銀河人類的陳鋒陳大師,毫無疑問就是這個時代里最專業的外星學專家。 門德爾松被陳鋒搶了位置,心中有那么一瞬間產生了不滿,但很快克制住了自己。 因為他發現陳鋒正瞇縫著眼睛仔細端詳幾個圓球上的符號。 這些符號毫無疑問是外星文明的文字,只可惜其結構實在太復雜。 整個艦船里加起來也就寥寥十幾個符號,根本沒有分析樣本,即便最博學的語言學家看到也得抓瞎。 其中一些符號曾被刻意的傳播出去過,52區研究所希望有更多充滿智慧的民間高手都參與進來群策群力。 但結果就是,絕大部分人摸出手機開始谷歌或者百度,又或者干脆把這些符號當成了二維碼,一邊掃一邊罵怎么掃不出來。 陳鋒俯下身去,瞇縫著眼睛仔細觀察這方塊符號。 他的視力遠強于普通人。 其他科研人員們想看清符號,還得上放大鏡,他倒不用,用肉眼就行。 迷族的文字結構很奇葩,甚至根本不能說是文字,壓根就是副圖案。 邊長一厘米的方格圖案里,橫平豎直的線條組成了一個個復雜的圖案,酷似迷宮,更像一名不合格的設計師弄出的集成電路板設計圖,難怪會被人誤認為二維碼。 晃眼瞧去,幾個或大或小的圓球上的圖案仿佛都一樣,但其實每個都有細微區別。 由于生理結構和思維方式的區別,迷族記載信息的“文字”與人類也截然不同。 迷族可以將大量信息都留在一幅圖中,并且依靠半碳結構與半金屬人工智能化的精微視覺和嚴密邏輯讀懂圖里的意思。 比鄰星殖民地發現的那艘迷族逃生艦比地球上這艘大很多,科技含量也高很多,并且里面還有尸骸,分析的時間足夠長,所以得到的信息量大不少。 在當時三方交換的情報里,也包含了這些符號。 雖然人類依舊無法明白這些符號準確代表什么含義,但基本的意思卻能明白。 陳鋒找了片刻,然后確定了位于邊緣位置的一個小圓球。 這枚小圓球代表艦船的智腦核心。 此時小圓球上正有淡淡的熒光閃爍。 門德爾松見陳鋒的目光落到小球上,還想炫耀,“之前我們多次測試過,小球上的反饋電流是其他球狀物的1.618倍,我們測了很多次才得出這個結論。” 陳鋒嘴角猛抽,很想打人。 淦。 眼瞅著這艘飛船里的儲備能源就快被耗盡,然后又被你們的導彈把別人的太陽能光翼打壞了。 好吧打壞也就壞了吧。 太陽光翼不具備金屬結構的量子自修復能力,但可以被修理機器人修復。 正常情況下,修理機器人內部有自帶的能源電池。 但是,雙軸戰艦在地下沉寂千萬年,修理機器人的電池儲備能量早就流失得差不多了。 打不開光翼,又無法吸收能量,事情僵在了這里。 再然后呢,雙軸艦船啟動了緊急備用能源,結果正好迎頭吃了一發核試驗。 然后這緊急備用能源大半用到了護盾上,但還是被炸爛了大門。 為了啟動自修復能力,讓大門恢復如初,所剩不多的應急能源幾乎被當場榨干到一滴都沒了。 現在大約只剩下最后一點點能量供應,結果還得被門德爾松這些憨憨以測試能量強度為由,不斷探手去白摸,純粹浪費能源。 事實上,陳鋒懷疑這自動觸發的神經鏈接里有很重要的信息需要傳遞出來。 高科技文明的控制系統不可能不限定操作者。 雙軸艦船也觀察了人類無數年,不可能不認識人類。 所以這接收信息的載體身份,應該是直接被設定為了人類。 陳鋒的心跳漸漸加快。 他在想。 所以迷族到底想告訴人類什么信息呢? 他深吸口氣,緩緩把手按了上去。 然后他靜靜的等待著。 光芒重新亮了起來。 謝天謝地,沒給門德爾松這群憨憨把能量禍禍完,不然自己真要抓瞎。 也得感謝伊倫及時把自己邀請過來,說不定下個月就涼了呢。 別人無法讀取里面的信息,他多半有機會,他和量子智腦直接神經鏈接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有豐富的鏈接經驗。 他的大腦承受能力和解析能力,也遠強于普通人無數倍。 當然,也可能讀不出來,但門德爾松都試了那么多次,他自己多試一次總也行吧。 細微電流再次灌注到了他手上,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他讀懂了對方要傳達給自己的信息。 或許是因為他習慣了思維鏈接,又或許是他的基因喚醒度超過了35%,開始能聽到宇宙智慧的聲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