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自此,一群懷揣“夢想”的科學家和政客做出了一件看似極度違背人倫邏輯的事。 他們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籌劃,并在1972年由愛德華·斯通牽頭執行,開始瘋狂推動旅行者計劃,哪怕耗費龐大的資源也在所不惜。 1977年,NASA成功把旅行者一號和二號送了出去,并在兩臺旅行者中放入了很多地球人的相關信息。 這是明面上的真相。 這里順帶一提,旅行者二號的發射時間是1977年8月20日,一號的發射時間是同年的9月5日。 所以雖然二號的命名排序靠后,但其實先發射。 從此以后,一直到到2020年,但凡是有點腦子的地球人都在為此而后悔,當初我們怎么就那么蠢,我們的科學家和政客為什么那么蠢? 我們到底是有多膨脹才敢在自己還在坐望星空時,就乖乖交出自己的一切秘密? 這顯然不符合常理,很不科學。 現在陳鋒又知道了更多信息,在8月21日這天,電子黑洞就部署完成,等著接收先升空的二號了。 陳鋒的邏輯鏈再度完善了起來。 很顯然,命令復眼文明清剿銀河系,并為提供了太陽穹頂的超高階文明也不信任復眼文明,并采取了額外的行動。 這個額外行動的落腳處,卻正是迷族的雙軸艦船。 這一點就連迷族遺民都沒想到,陳鋒是自己推出來的。 在迷族遺民臨死前往雙軸艦船傳輸的信息里,被超高階文明加塞了“私貨”。 一切,都在超高階文明的掌控中。 私貨就裝在雙軸艦船里,并一直在悄無聲息的對外灌輸一些想法。 這東西陳鋒很熟悉——“潛意識滲透”。 滲透指令比《世外之歌》要更簡單得多,只悄然影響人的思維判斷,直到完成兩臺旅行者的發送為止。 當時那批主力從事航空航天業的頂級科學家,以及這邊的最高掌權者都來過52區。 這些人在悄無聲息間受到了思維滲透的影響,并極度違反常理的勞民傷財送出兩臺旅行者。 陳鋒完成了第二層的揭秘。 所以其實伊倫·艾爾文的思維滲透論還真誤打誤撞的猜對了部分真相。 想來道理也很直白,能給無限基因假說奠基的伊倫,本就不是泛泛之輩。 如果不是陳鋒的存在,伊倫本該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生物學家。 另外陳鋒還弄明白了一件事,《世外之歌》不是復眼文明的創造,而是高階統治文明的賜予。 他之前是過于高看復眼者了。 雖然解答自己的疑惑對改變現狀并無幫助,但卻能讓陳鋒奮斗的目標更清晰。 他對此表示身心愉悅。 除了這些之外,迷族遺民還提供了另一條比鄰星殖民艦隊也不曾發現的信息,關于迷族母星。 可能是殖民艦隊發現的那艘逃生艦中的數據崩潰得更徹底,也可能是逃生艦里刻意要隱藏母星。 但陳鋒在雙軸艦船里接觸到的迷族遺民大概率存在的時間節點更晚,更絕望,所以干脆直接交出了母星坐標。 或許那遺民只是奢望這地球人真能創造奇跡,有突破宇宙森嚴等級制度桎梏的一天,然后去迷族母星的遺址看看,權當做是證明迷族曾經存在過的紀念了。 陳鋒起初是很高興的,畢竟如果有機會去迷族母星看看,說不定有機會吸一波另一個接近三級文明的科技。 但等他識別出迷族母星的坐標后,當場就想罵娘。 迷族母星在銀河系的另一端,而且是邊緣地帶,與太陽系的直線距離近十萬光年! 啊,辣眼睛。 要不要隔這么遠的? 特么這讓我怎么去? 就算我能掌握滿速曲率飛行,能利用復眼者的引力線路徑一直往前,但那也太遠了吧! 掌握了折躍的棱艦艦隊從銀心抵達地球都要了五百年,那復眼者從太陽系抵達迷族母星至少也得要個兩千五百年吧? 我們現在對折躍還一抹兩眼黑呢。 更何況還得繞遠路避開銀心的大黑洞。 陳大師表示,我得老死在路上多少次到能到? 這種看得見又吸不著的感覺,讓他剎那心情崩壞,渾身難受。 外面的52區研究人員和伊倫比陳鋒還難受。 一群人來來去去,腳步不停,急躁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但又不敢去敲門打攪陳鋒的思考。 眾人一直等了接近一個小時,陳鋒才終于開門。 門德爾松老邁的身體突然變得靈敏如猴,健步如飛跨越十余米,噌的沖到陳鋒面前,“陳先生怎么樣了?理順了嗎?” 陳鋒咧嘴一笑,“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