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了修復這射電望遠鏡,陳鋒用掉了六塊蛇膽生物電池,也沒頂住消耗。 幸好他又成功的通過拼裝出穩壓器,做成了一組可以同時放入二十枚狼牙的組合式寬幅供能盒。 這東西的原理說來簡單,但狼牙的生物電池穩定性不如蛇膽,電壓變頻極快,并且每顆狼牙中蘊含的能量從電壓到電流,再到變頻幅度都有或大或小的區別。 為了制作這寬幅穩壓器,陳鋒可謂絞盡腦汁,組合了無數個元器件,千辛萬苦摸索出一套自適應供能體系,再BOOM了七八次,又不斷微調,攏共白瞎數千個零件,才順利完成。 這代表他的能源支配總量大跨步前進了。 世界上的狼很多,狼牙用完了還能換虎尾骨節,陳鋒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供能問題。 他的自信大為提升。 他甚至感覺要不是自己只得一人,精力和能力實在不夠用,給他個幾年時間,甚至能拼出純粹的夸克定向合成儀,定向憑空制造材料,再弄出量子芯片鍛刻機,真能自力更生把輔助人工智能的問題解決了。 總之,滿地都是可用垃圾的世界,為他的個人生產力創造了先決條件,但他個人的聰明才智與經驗性的直覺反應,才是帶來個人生產力大爆發的核心驅動力。 確定太陽穹頂真已不在后,陳鋒立馬冒出了新思路。 雖然難度依然無限大,但陳鋒確定了三個大方針。 第一,進一步打造大型工程類機械,提高個人生產力。 第二,依然不放棄重建人工智能算力,以培養出個類似于曾經的智能助手小薇的存在為最高目標。至于繁星那個等級,他不敢奢望。 第三,不計一切代價的拼裝艦船,以重新掌握太空航行能力為最高目標。 沒辦法指望別人來救,他一切都得靠自己。 有一件事他還沒考慮清楚,有機會的話,到底要不要去殖民地看看。 現在有兩種可能。 復眼文明知道他依然存在,亦或是不知道。 第二種的可能性比較大。 那么如果他一直潛伏著,獨立于人類殖民地陣營之外,只要不迎頭撞上復眼艦隊又或是其探測器,他都能悄悄的搞事。 可這樣的話,自己就無法參與到戰爭中去。 陳鋒倒沒膨脹到認為有自己人類就能戰而勝之,只是他習慣了永遠沖鋒在前,要讓他當個局外人,難免不適。 而且萬一這次殖民地的艦隊夠給力,能多破解出一些棱艦的奧秘,甚至能破了太陽穹頂的封鎖呢? 自己孤立在外,無法得到詳細信息,那大家不是白白犧牲,又浪費了一條時間線嗎? 可如果我悄悄的獨立行動,是不是能多活一些年,多走一些星系,多看到些宇宙奇跡。 說不定我又能從宇宙奇跡里,找到新的靈感亦或是能帶走的理論依據,并引動革命性的科技革新呢? 那么,怎樣的選擇才是最好? 我到底該怎么辦? 陳鋒再度迷惘。 他得到的信息越來越多,面臨的邏輯困境卻只有增無減,需要做的艱難抉擇也越來越多。 每個抉擇都代表著不同的可能,都可能有不同的收獲,也潛伏著不同的危險。 這一條條的邏輯分岔路,將他個人與文明的方向分別導向一個又一個未知的結果,即便是他也難以當機立斷。 更苦的是以前總有別人給他當參謀,這次沒,全都得自力更生。 要換個人如陳鋒這樣帶著無盡的困惑獨自過活,恐怕什么事都干不成,但他沒有。 不知不覺又數月過去。 在這幾個月里他做成幾件事。 等開春后,他回到茶山,認認真真采了幾座山的茶,最后一共炒制出攏共近半噸的陳氏猴魁,解決了口糧問題。 此外,他通過操控著工程機械高效率撿垃圾,成功焊接拼裝出一臺長近五十米,高約十六米的三軸多功能地內飛船。 陳鋒幾乎把目前能實現的所有功能全部嵌入到了這一臺飛船中了。 總載荷超過百萬噸的十六個反重力引擎、滿載推重比達到100的一大兩小三個雙向噴射介質引擎、掃描面積達到半徑五公里的放大版引力波探測儀、十六臺中型夸克儀并聯組成的原材料備料艙、高精度解析提純儀、小型超高溫核聚變鍋爐、發掘能力超強的數十個機械臂、分門別類堆放各種零部件的三個大小不一的載物倉以及一臺1nm硅芯片光刻機與蝕刻機。 是的,就是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十分熟悉的那個光刻機。 他做到了。 打死他也沒想到,在遙遠的三十一世紀,自己竟然會回到靠單晶硅芯片來解決算力需求的境地。 他也是沒辦法。 ZS菌是真的狠,一塊量子芯片都沒給他留。 他思來想去,還真就只能變成二十一世紀網絡段子里的開掛選手,強行從無到有的把沙子變芯片。 核聚變熔爐和解析提純儀為他解決了單晶硅的材料需求,拿出第一片單晶硅母盤后,他便能用夸克儀批量合成。 隨后他又純粹靠圖片記憶背下來的芯片制程結構,先直接手工刻錄出1μm(微米)的芯片,以及同樣以硅元素為主的存儲顆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