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37章 不參戰【5400字】-《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第(2/3)頁

    維持不符合宇宙自然規律的異化規則,的確會持續快速消耗穹頂的儲備能量。

    當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后,穹頂會短暫失效,瞬間消失。

    之前陳鋒也曾懷疑過復眼者是將穹頂直接挪走,轉移到了別的星系。

    現在既然暴露出10年的空白時間,那說明在這十年里,太陽穹頂應該是召回充能了。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

    這暴露出了恒星穹頂的能力上限,應該不會出現比ZS菌更強的手段了。

    同時這也部分暴露出復眼文明掌握的手段上限。

    人類建立了如此之多的殖民地,比鄰星只是當時比較出眾的那個而已。

    但復眼者卻始終只投放了一個比鄰星穹頂。

    是他們不想要更多?

    顯然不可能,這么好使的東西,肯定多多益善。

    陳鋒大膽假設,再果斷猜想。

    只投放一個,那是因為他們手中壓根就只有一個。

    陳鋒甚至推測到了這次棱艦艦隊發動攻擊的模式。

    復眼文明預設的遠程航線必然直指比鄰星。

    在抵達后,復眼文明應該會采取分兵策略。

    僅派遣少量棱艦進入比鄰星穹頂,用數年時間完成收割,并在差不多的時候將穹頂轉移至下一個行星系進行封鎖。

    其他大部分的棱艦,則會分散開來,分別撲向不同的人類殖民地,利用超長的戰線制造出個龐大的絞肉機,快速消磨人類的有生力量,并利用其超強機動力與搜查能力,先在獵戶臂內完成清剿,再去追擊那些逃往獵戶臂外的人類。

    這種模式與當初復眼者與迷族之間的戰爭如出一轍。

    只不過復眼者的戰艦又經歷了更新換代,變成了如今的棱艦。

    現在陳鋒已經足夠了解雙方各自的科技水平。

    以他對戰爭的理解,他認為獵戶臂內的人類大約能堅持一百到一百五十年。

    人類的主要活動范圍只有五千光年直徑,比當初遍布全銀河系的迷族疆域小很多,人口數量也少很多。

    這一仗,肯定打不了幾千年,也必輸。

    只要人類無法摧毀棱形戰艦,最后人類便必然敗亡。

    或許真正的恒星炮亦或是大量黑洞炸彈集群可以對棱艦造成威脅,但這有點想當然了。

    在以前的時間線中,人類之所以總能輕易困住球型戰艦,成功克制其瞬間折躍能力,那是因為操控該球型戰艦的復眼個體做出了很私人性質的判斷,堅定的認為人類無法攻破球艦防護,判斷失誤了。

    并且球艦的主要功能只是巡邏,并非復眼者的主戰裝備。

    當人類提前沖出太陽系,并快速發展成如今的類三級文明后,復眼者顯然不可能再掉以輕心。

    對方必然從一開始就全力防備,拿出真正的戰爭態度,再想輕易將其困住狂揍,不太可能了。

    必須面對更認真的敵人,這是人類快速發展必須承受的代價。

    陳鋒也認為,在宇宙級的戰爭中,想玩什么假裝自己很弱,其實超強的扮豬吃虎,是沒有意義且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陳鋒依然認定人類必敗。

    作為一個幾乎每次都站到最后的戰士,內心卻是個堅定的敗亡主義者,他著實扭曲,但這也是支撐他一路走到今天的獨門絕學。

    看完所有重要信息用了陳鋒接近一整天,略累。

    他伸了個懶腰,站起身來,開始在房間里來回踱步,思考問題。

    到底要不要與這條時間線里的殖民地人類深度接觸,并親自加入到戰爭里,是時候做出決定了。

    坦白講,他之前膨脹時也曾產生過一個幻覺。

    那就是自己對人類很重要,自己不參戰的話人類看不到希望。

    但現在他慢慢改了主意。

    人類的戰爭理念已從單兵戰力為主變成了以戰艦或者戰機為主的集群式作戰。

    就算他重新回去參戰,親自登上前線,也只不過是萬億士兵中的一個。

    哪怕自己比較出眾,算個兵王,但在如此規模的戰爭中,也依然只是滄海一粟。

    他可沒膨脹到以為自己一個人就能比肩一個龐大的軍團。

    至于他的那些戰爭經驗,看似重要,但早已被他留在了《狂人猜想集》的“扉頁密碼”中,也被發掘了出來,再被歷代學者、軍事領袖、政治領袖與智囊團等等反復推敲研究透徹了。

    所以,現在陳鋒意識到自己似乎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如果人類最尖端的武器不是單兵裝備,那么有他沒他,其實都差不多意思。

    現在距離復眼者抵達比鄰星沒多少天了。

    甚至復眼者的艦隊可能已經進入獵戶臂,只是還沒從遠距離折躍的狀態脫離出來,人類監測不到而已。

    哪怕他當場自爆身份成功,逼著科學家們專門為他個人開發單兵武器,時間也來不及了。

    工程學特別講究經驗積累。

    這種經驗并非簡單的技術運用,也包括很多創意上的積累。

    工程學的核心正在于如何將當前時代的尖端技術,用既科學又合理的方式組合到一起,穩定且可靠的達到某種功能,滿足人類的某種需求。

    組合科技的過程看似乏味枯燥,其實充滿了創意與靈感,不是藝術卻仿佛藝術,就如當年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卡爾·本茨發明內燃機等等。

    每一次工程學上的發明創造,看似充滿機油的氣息,卻又無一不是頂級工程師們藝術才華的具現。

    量子智慧可以通過模擬積累一些技術運用方面的經驗,幫助人類少走彎路,但要想實現符合人類需求的創新,卻還是得人來。

    現在人類對戰甲的設計理念還停留在五百年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