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41章 倒下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5100字求月票】-《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第(1/3)頁

    主要任務是拖延時間與刺探信息的九十支第三級艦隊,在這個七個月內傷亡殆盡,陣亡人數超過兩萬億人。

    第二級艦隊在與萬艘棱形戰艦的正面對抗中,經歷了初期的混亂之后,對棱艦的涉粒子炸彈、黑洞炸彈、光束沖擊、刀鋒螂集群沖擊、網格鏈接這幾板斧的了解愈加深刻,穩住了陣腳,能利用數量優勢和復雜多變的戰術與敵周旋,并逐漸占據上風。

    雖然還是不能擊毀敵艦,但第二級艦隊也收集到了海量的信息。

    巴納德星艦隊則取得了壓倒性的上風,無論在陣型上還是在戰局走勢上,局勢看起來都一片大好。

    雖然巴納德艦隊依然時有戰損,但在無比龐大的兵力投入面前,這種程度的損失可以承受。

    棱形戰艦依然具備機動優勢,但雙方兵力懸殊太大。

    一旦棱艦進入戰場,無論其如何機動換位,附近總會有人類戰艦迅速結陣,并調動龐大的能量強行壓制。

    雖然人類對能量的運用技巧遠不如復眼者,但能以量取勝。

    給雙方的處境打個比方,此時雙方就像二人決斗,代表復眼者的斗士手持見血封喉的三尺利劍,代表人類的斗士卻只有腐朽木棍。

    似乎人類斗士幾乎必死無疑,但腐朽木棍卻長三丈,重半噸。

    這一棒下去,持劍斗士當然得被砸個人仰馬翻。

    復眼棱艦屢試不爽的先用網格鏈接分割戰場,再分而破之的戰術失效了。

    因為不管棱艦如何分割戰場,每一艘棱艦都處在被團團包圍的狀態。

    宇宙級巨艦上的艦載恒星炮、黑洞炸彈陣列、反物質炸彈陣列、空間撕裂級高能爆破、融合了人類對曲率亞空間理解的曲速沖擊中子彈、性能堪比刀鋒螂原版的物理毒素彈、空間坍塌炮、戰機機載相位弦流槍、奧氏炮與奧氏槍、類統一力切割彈、吞噬型次級生命的超高能溶解液……

    人類能上的武器,終于都打上去了。

    但是,都沒能取得預期效果,甚至連撼動一下敵艦前進的方向都做不到。

    七個月過去,巴納德星艦隊大約損失了百萬艘宇宙級戰艦,三千余萬艘獵戶臂戰艦,其余中小型艦船和戰機不計其數。

    復眼棱艦的數量一艘都不曾減少。

    即便有時候人類的武器能順利突破棱艦外層的聚能護盾,也拿里面的戰艦外殼毫無辦法。

    戰線后方的科學工作者們已經傾盡了全力,但卻就連人類武器的威力到底是只差一線,過了這條線之后就是一馬平川,還是差距依然無限大都根本弄不明白。

    身處戰場的指揮官們也窮盡了一切智慧,嘗試了無數種辦法,將不同的原生武器與特質武器形成不同的組合攻擊,嘗試在不可能攻破的嘆息之墻面前尋找代表希望的組合變數。

    但是,通通沒有用。

    看起來是巴納德星艦隊將這支棱艦艦隊“困住”了,但某種意義上,卻又是人類的主戰兵力被對方拖在當場。

    此時,九十支原有的第三級艦隊幾乎全滅,但百大主要戰區中的戰爭烈度并未有絲毫減弱。

    越來越多的后備兵力被投放進了戰場。

    各大戰區行星系原住民中的青壯年,甚至老者也都陸續就地入伍奔赴戰場。

    至于戰區星系中的兒童與實在無法應對戰場操作強度的老年人,則已陸續坐上逃生艦退向外圈的大后方。

    六十四個發展星區也已經完成戰時調配,除了派遣備用兵員重組第三級艦隊之外,也將越來越多的冷凍胚胎,以及教育學、心理學、建設學等各種殖民領域內的專家學者送上逃生火種艦,嘗試將更多人送出獵戶臂。

    人工培養預備兵員的增補計劃也早已嚴格執行了下去。

    人類種群開始快速繁衍。

    更多備用的戴森膜種子被投放到越來越多的閑置行星系,只圖開發利用更多恒星的能源。

    備用的模塊化行星建造單元也已全速投放,這些都是為了完成快速繁衍計劃而建立的臨時居住地。

    其實讓這些孩子在此時此刻出生,對他們極不公平。

    但沒有辦法了。

    人類已無退路。

    要么打贏這場戰爭,要么盡量將敵人在獵戶臂內拖住更久,至少能給逃脫出去的人多留一分生機。

    可能這些孩子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等不到長大成人,但如果基數夠大,即便復眼者一個星系一個星系的掃蕩過來,總能有人順利成年。

    那么,一代人倒下了,還有下一代人。

    晨風帝國的領導層早在發現比鄰星系中的同胞們毫無反抗之力被屠戮時,便已經定下了這個既殘酷,又滿含希冀的百年抗爭計劃。

    晨風帝國的生者們只有一個念頭,哪怕戰敗,也要將敵人在獵戶臂內拖上百年。

    無須陳鋒給他們上課,這一代的救世會有一個新的理念。

    我們犧牲的意義絕不只是為了下一條時間線的勝利,我們也是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勝利。

    只要逃脫出去的地球人能在復眼者找不到的地方悄悄建立哪怕只一個繁衍生息的殖民地,只要人類還能在宇宙中存在,我們就得到了最終的勝利。

    在陳鋒第一次觀摩晨風帝國星圖時,就曾發現一些地圖外的信息流絲線。

    這些絲線代表已經走到五千光年疆域之外的所謂科考探索飛船,既肩負著探索的使命,其實同樣也肩負著帶走文明火種的使命。

    探索飛船以百人為編制,除配備經驗最豐富,最可靠的領航員、操控員與機修技師之外,還配備了足以建立一個完整殖民地的各領域工程師,并且都裝備了獨立運行的量子智慧繁星的子體。

    每艘飛船上也搭乘了少則十萬枚,多則數十萬枚冷凍胚胎。

    以這些飛船20倍光速的極速性能,要飛到英仙臂、人馬臂至少要數百年,起碼要三代人的努力。

    這些小型飛船上的成員一生都將在這狹小的空間內度過,路途當然遙遠,行程當然艱苦,但只要能活著,就是成功。

    但在陳鋒看到的域外絲線代表的飛船前方,還有更多出發更早,飛行速度稍慢的遠航飛船。

    他們早已主動切斷與獵戶臂的聯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