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時陳鋒作為一名U盤的談話工作即將進入尾聲,該記的人他都陸續記下,接下來他還會看一份包括了DF-711堡壘艦、奧頓星系、玄武星系、以及囊括了整個晨風帝國百年來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十萬人名單,記肯定都能記得住,但能帶多少人進入下一條時間線,他也不確定。 其實可能有部分人從一開始就一直存在,只是陳鋒以前不知道,不認識,后來突然認識了,便覺得是自己的U盤效應。 U盤效應其實可能是錯覺,只是既不能證偽,又不能證實。 譬如第八條時間線中的拿威綸、貝恩斯塔、韓與等人。 或許這些人以前就在,也在不同的重要崗位上,但陳鋒不認識,沒記住,便等若不存在。 這依然是極端的唯心主義——我見即存在, 此時廣場中剩下的人不足百,已然是這次晨風帝國的精華所在。 人群中有很多陳鋒的老熟人。 現在林布軍銜至上將,在軍事領袖的序列中僅次于元帥級,并且是同級上將中排序倒數第一,可見他在軍中地位甚高。 林大頭年歲與陳鋒相仿,此時也百余歲好遠,看起來還是中年人模樣。 與別的軍事領袖相比,林布軍裝雖然整齊,但頭發卻亂七八糟,十分不修邊幅。 陳鋒覺得吧,在林布身上展現出個道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歲月并不能讓人變得穩重,反而只無限放大了這人的偏執。 這孫賊此時一臉不服的表情,大約還是想與自己過兩手,見識見識縱貫多條時間線的人類第一戰士的手段。 陳大師表示有點厭煩了,這人簡直欠揍,反正你也不可能是我的對…… 等等。 陳鋒以極快的速度掃完了林布的履歷。 好吧很耀眼,很炫酷,很霸道。 之前繁星就告訴過陳鋒,自3020年戰爭爆發伊始,不少影子星系中的軍人和指揮官走了出去,投身戰場。 曾有理智派的人對此表示反對,認為在等到陳鋒之前,影子星系應該盡可能保存有生力量。 但反對無效,走出去的策略在軍事領域內幾乎全票通過,不接受反駁。 軍人們的理由也很充分。 帝國其他星域的同胞正用各自的疆土和身軀為影子星系爭取時間,換取信息。 外面的同胞正在做出了巨大犧牲,也正是因為外面的人們在奮力拼搏,吸引復眼軍隊的火力,影子星系才能安穩發展。 軍人以戰爭為天職,馬革裹尸是榮耀,也是歸宿。 雖然影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們不能像個縮頭烏龜一樣躲藏起來,眼睜睜看著別人替我們去死。 誰也不比誰高貴。 我們絕不能心安理得的看著別人在前面沖鋒陷陣,只等著撿取勝利果實。 我們的行為必須配得上別人為我們做出的犧牲。 此外,既然我們自詡精銳,那么我們換回的信息不就能比別人更多? 最后,沒有經過血火試煉的戰士,只會紙上談兵,那么我們有什么資格使用凝聚了全文明之力的精華而制造出來的頂級武器? 沒有戰場的試煉,不經歷游走于生死間的磨礪,就算給我們最好的裝備,我們也發揮不出裝備應有的戰力,那豈不愧對先祖、其他戰士、科研人員與制造這些裝備的工人? 這種種理由讓人無力反駁。 自此,軍事指揮官與戰士們悄然走出影子星系,先利用帝國戶籍系統,各自根據喜好又或是隨機選取參戰星區,給自己弄個普通人的化名與身份,再以普通戰士和初級指揮官的身份出沒于各大戰場,一點一點往上爬。 在這一百年里,影子星系中的軍事人員從老到少共成長出近一千三百億人,其中一千一百億人多少都出去過幾次,總出動往返人次達數萬億次。 有的人在外面功成名就,職銜一截一截的往上攀升。 有的人埋骨他鄉,英魂飄蕩于宇宙深空。 如此行動,直到3118年,復眼者開始摧毀人類星門之后才逐漸告一段落。 不曾出去的近兩百億人里,有部分屬于守備力量,還有極少部分則如同丁虎這樣的,有著種種原因。 虎哥升官難,也難在這一點。 虎哥倒是想出去沖鋒陷陣,奈何現實不允許。 這一千一百億人中成功的走出去又回來的,大約有近三百億人,另外有近八百億人卻已是和其他星系的戰友們一同埋骨他鄉。 代價很沉痛,但收獲也頗豐。 如今影子星系內四百億軍人正好占星系總人口的一半有多。 四百億戰士,大半都是去而復返的精銳,個個能征善戰,驍勇無匹。 每一個經歷了戰火又成功返回影子星系的戰士,都已多多少少見識過復眼者的手段,親身體會過復眼者在戰場上的壓迫感,并對敵人的多種兵器了若指掌,將各種應對之法刻入靈魂深處。 何時該搶攻? 用什么手段搶攻最有效? 如何用最有效的手段阻斷蜻蜓戰機、八足甲蟲這些低階武器的海量沖擊? 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圍困刀鋒螂,并將其摧毀? 在被棱艦鎖定時,如何成功逃逸后撤? 在無路可逃時,如何在極短時間內打空彈藥,再快速引爆己方戰機動力艙…… 太空戰場上,無論是大型戰艦還是小型戰機,生死基本都只在一線間。 人工智能可以輔助決策,協助收集信息,提供相對較為全面的決策建議。 但機器終究是機器,程序終究是程序,不是人。 程序不會出邏輯錯誤,但在戰場上完美邏輯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策略。 并且如果有人真蠢到把自己的生死完全托管給人工智能,現實會給這些人上一課。 早已滲透進量子網絡里的復眼者等的就是這些人犯蠢的瞬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