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約半個小時后,福萊德斯吃飽喝足。 陳鋒說到做到,真親自下廚煎了個荷包蛋。 最近小福工作強度太大,不但要當導航儀,還得快速吸收消化影子星系的龐大新知識體系,還得配合繁星搭建信息通道,還得分心推進種植戰艦技術,還得與其他技術人員交流分享介質層網絡技術、迷族核心、折躍原理、統一聚合力…… 這一堆堆的事情,沒一個好相與的,陳大師想想都頭皮發麻。 但小福倒好,任勞任怨,并且事情還都按部就班的一點點推進著。 陳鋒想幫忙,但人比人氣死人,大家都是從零基礎開始學,一起讀了一百年的書,小福儼然已是“院士大牛”,他卻本科才剛畢業,連自有的宇宙學課程都沒完成,打雜都沒資格,根本攙和不進去如此等級的研究工作,只能干瞪眼。 所以他索性親自下個廚,讓小福感受一下先哲大人的廚藝,得到所謂的尊貴感,稍微補一補了。 江湖傳言,吃了先哲做的菜能延年益壽。 “通道建怎么樣了?” 等小福放下筷子,陳鋒隨口問道。 小福點頭,“很順利啊。我之前不是遺失了一段意識在偽·戴森膜里嗎?繁星找到了這段意識,然后通過思維量子漩渦與我大腦中樞建立X17粒子共振……總之,就是成功了。” 陳鋒點頭,“嗯,原來如此。” “成功了,又不會對你造成什么負面影響就好。” 原理什么的,他完全聽不懂,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陳鋒又問到關鍵點,“影子星系現在的科技發展水平大體怎么樣了,你說說呢。能不能再提升些折躍戰甲的性能?戰艦呢?可以縮短進入超曲運動的加速時間嗎?有沒機會把迷族核心用到艦船上?制造出具備折躍能力的高性能戰艦?” “哥,我大體看了一下。情況是這樣的……” 兄弟二人聊了許久。 陳鋒先確定了一件事,影子星系的科技水平的確引領群雄。 影子星系平均每隔數年對外分享一次科技成果,最近一次發生在五年前。 但在接下來這五年間,影子星系又漸漸拉開了與外界的差距。 這邊的科研工作者們思維蛻變的速度總比其他星系快上那么一層。 這又給陳鋒重新打開了一個思路。 雖然人類想深度理解外部特質行星系里的特有規則,最好是就呆在想了解的特質星系內部,這能觸發人類大腦被動適應行星規則的能力,以加速理解。 但在宇宙中有一個例外,那便是母星。 具備足夠智慧的人呆在母星環境中,大腦思維風暴的活性會格外的高。 母星人類如果能得到外面的探索者提供的全面信息支持,保持高強度的深度交流,哪怕思維深度無法觸摸到最底層,但卻依然能靠龐大的知識體系與靈光一閃的知識直覺,獲得接近實地考察的信息深度。 這里的重點是實時的深度交流,不是那種一段簡短的文字,一些圖片和視頻,亦或是一段量子虛擬空間的旅行,而是要母星中的人對某個問題產生疑惑,然后他立馬就能得到位于特質星系中的探索者科研人員同行的協助,做一個符合規范且能滿足其需求的科學實驗,驗證一些東西。 這證明了兩件事,陳鋒主動學習宇宙知識的策略沒錯。 假定下次太陽系被封鎖后太陽文明還能維持,亦或是陳鋒想讓地球上的人在走出去之前就坐望宇宙,他親自下場的深度學習,可以給后人節約無限多的時間。 這同時又證明了這次晨風帝國領導層犯下了一個重大失誤。 不該那么輕易的放棄母星。 不同行星系里的人類都有不同特質,太陽系的特質,正是包羅萬象,兼收并蓄。 在穹頂將目標轉移到比鄰星后,人類應該果斷返回太陽系,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園。 哪怕太陽系有極高被重新封鎖的可能,但富貴險中求,真該拼一槍。 放棄太陽系,放棄的不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行星系,而是一個與人類基因契合度最高,能讓人的思維最活躍的圣地。 所謂鄉土情結真正的落腳處不在于玄之又玄的“情與結”,而在于思維量子螺旋的共鳴。 影子星系只是太陽系的替代品,環境高度相似,但也有細微差別。 所以理論上,人類在影子星系中取得的進步上限要低于真正的太陽系,可依然遠超其他星系,并且在這五百年里一直扮演著整個龐大帝國的領航者。 在戰爭層面,影子星系里的軍人們之所以表現得格外優秀,除了當初的領航艦隊成員本就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之外,類似于母星的成長環境也為軍人們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增益。 影子戰士的個頭不如奧頓戰士高大,但在器械操控與直覺判斷等多方面均領先頗多。 決定軍人業務水平的三大要素分別為直覺判斷能力、心理素質、綜合軍事素養。 其中第二,第三項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