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狂人猜想集》作為證明,沒人會以為他在開玩笑。 并且伊倫·艾爾文和拉梅內克·南丁加入進來后,終于接觸到陳鋒拿出來的真東西。 哪怕兩人手中的只不過是框架性質的規劃,并非完整的學術成果,要將東西從文章轉化成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兩人都是各自行業里的頂尖學科帶頭人,對學術專著的水平有著十分精準的判斷力。 陳鋒拿出的東西究竟是民科還是真理,兩人一看就明。 陳鋒曾經吩咐過這兩人,告訴他們不必琢磨保密需求,心里有什么感受,只管放心大膽的對外分享,能給我多撈點人過來更好。 這下好了,有倆準諾獎級的知名學者為陳鋒背書,原本還有些動搖的人也果斷入了陳鋒的坑。 一聽他居然要搞科技“霸權”,這誰遭得住。 所以,陳鋒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資源。 隨后他又翻閱了大量二十一世紀的心理學、社會學、數學、經濟學相關領域的專業書籍。 其中部分物理和數學領域的知識點,屬于他已經公布的三本《狂人猜想集》里的現有內容。 隨后,他在論文里把二十一世紀人類目前已經掌握的知識點歸納總結出來,用類似數學家證明推理的方式,通過大量嚴謹的計算過程,最終得出了維藤黑洞就是敵對文明的探測器的事實。 別看這只是區區一片論文,但他已經用上了嚴謹的時空拓撲學的理念。 目前全人類里只有他一人能做到,是因為別人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吸收完如此龐大的知識量,他靠的正是自己身為完美銀河人類的光速閱讀能力。 換言之,即便別人能用十年的時間來完成此事,也會在第一步收集資料這事上卡住。 別人可沒他這般輕易整合大量資源的能耐。 “首先,我們從維藤黑洞的計算過程說起,在這里我引用了NASA、中華天文臺、歐洲天文中心的數據以及維藤的計算過程,但我進行了一點升華。” 良久后,陳鋒講完計算過程,除賴恩外的其余五人人聽得很懵。 伊倫略懂一二,宋思羽稍微懂一點。 歐國華、歐俊朗、鐘蕾、盧薇和孟曉舟則是產生自己仿佛是文盲的幻覺。 此時賴恩是滿腦子只想咆哮。 你管這叫“一點”升華? 你是把維藤的大膽猜想給直接證實了好嗎? 陳鋒觀察著聽眾們的表情,笑道:“我知道大家面對純理論的東西都會有點找不著北,不過沒事,我下面說的會更簡單一點。” “光只是一個電子黑洞的存在,并不能證明什么。或許有人會說,這電子黑洞的出現只是個宇宙現象,是個巧合。那么,這是我在從史料中翻到的古代天文數據。在西漢時期,天文學記載里……” “維藤黑洞的準確誕生時間,應該是在六千五百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時。我先與你們分析一下太陽風在四百八十七個天文單位距離時的強度……你們認為,在太陽風持續長達45.7億年的掃蕩下,在太陽引力的影響范圍內,這里可能誕生一枚電子大小的黑洞嗎?” “這完全不符合太陽系的宇宙規律。下面,我與大家介紹一下電子黑洞內部的能量循環……這也違背了規律的本質。” 這次依然大部分人聽不懂,但結論倒是很明確。 維藤黑洞是否人工制造,并不確定,但起碼可以篤定它絕不可能是太陽系內誕生的自然產物。 這下眾人明白了。 陳鋒問道:“你們該不會以為超級文明放一個科技含量如此之高的黑洞在太陽系附近,只是為了好玩兒吧?對吧?” 眾人沉默。 倒是歐國華像個學生一般舉手提問,“這也有可能是高級文明想培養我們?又或者是觀察我們的進化過程,等待我們擁有跨星系飛行能力,成為宇宙文明后與我們接觸?比如互相做做生意?” 陳鋒并未嘲笑歐國華這看似幼稚的想法。 歐總是個真正的生意人。 他看待世界有他自己的角度。 陳鋒搖了搖頭,“我倒希望是這樣。但在這里,我要從社會學與生物學的角度,講一講我們人類。” 陳鋒很明確的表達了一個觀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