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午餐時,幾名牽頭找陳鋒表示不滿的人與門德爾松、勞爾森伊倫等人同坐在一桌。 能當意見領袖,在學術圈內的江湖地位自然不會低,段位與勞爾森、門德爾松等人相差仿佛。 飯桌上,眾人的話題中心不可避免的圍繞著陳鋒上午提出的那些顛覆性概念而轉。 眾人在各自專業領域內對這些概念性的東西評頭論足,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眾人都有些五味雜陳。 他們的科學素養與常識正在各自心中天人交戰著。 單純從學術的角度講,陳鋒上午講的那些理論沒有任何問題。 這些都屬于現階段既無法證偽,也無法求真的“猜想”。 不能說猜想就沒價值,提出猜想的人對科學就沒貢獻。 所謂“猜想”的本質,便是智者的思想走在了現實世界的前面。 能跳出時代的局限,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并提出相對合理的邏輯論證過程,本就是常人難及的智慧象征。 但是,“猜想”里哲學占據的權重大過科學。 從古至今,絕大部分猜想最終被證明了謬誤。 但在證明其謬誤的過程中,科學是在往前進的。 少部分猜想則變成了階段性的“真理”,并將猜想的提出者推上神壇。 以陳鋒如今的地位,他要提出個把猜想并不過分。 但問題就在于,他一次性提的實在太多了。 以前陳鋒拿出《狂人猜想集》,還算“合理”。 但當時他這些東西跨越時代并不算太遙遠,別人還能明顯看到求證的可能。 可這次,他一口氣提出來的這些東西跨越了數百年,仿佛在尚且流行“日心說”的歐洲中世紀宣揚天體物理,推廣基因學和癌癥靶向藥。 這簡直離經叛道。 如果還真是那個時期,他這種人得被燒死。 幸好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好吧,以陳鋒的個人能力,他現在也不怕別人試圖燒死自己。沒人有這能耐。 “門德爾松博士,您看起來好像對我們的看法有不同意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