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30章 明天的太陽將照常升起【6000字】-《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第(1/3)頁

    如他所料,剛好八百一十一人選擇留下。

    伊倫、歐國華和宋思羽這三人與陳鋒的關(guān)系本就親近,熟悉陳鋒的為人,并且對他的能力很了解,甚至近乎迷信。

    哪怕他說太陽是方的,這幾人也會先抬頭看看天確定一下。所以陳鋒要說服他們,只需一篇《黑洞論文》。

    但這些陌生的學者們不同,他們知道陳鋒的部分成就,但知道得還不夠確切。

    他們對陳鋒的了解浮于表面,只來自新聞媒體的報道與其他人的描述。

    他們面對《黑洞論文》的第一反應是先質(zhì)疑,然后再在陳鋒講解的過程中被一點點的擊潰心中的疑惑。

    可就算答案已經(jīng)顯而易見,要讓他們接受維藤黑洞、旅行者二號會帶來強大敵人,并導致人類滅亡的事實,還是有些難了。

    末日,那不是電影里的事么?

    現(xiàn)在全球能源危機愈加嚴重,大國之間資源爭奪的強度持續(xù)升高,地緣政治矛盾日益凸顯,不同意識形態(tài)間的矛盾沖突愈演愈烈,戰(zhàn)爭陰影烏云密布。

    人類目前最大的威脅是自身的貪婪與地球環(huán)境的局限性,太空里的事情太遙遠了。

    光是解決眼前的現(xiàn)實問題,就夠讓政治家和學者們焦頭爛額,哪有心思去琢磨什么虛無縹緲的外星人。

    即便有一部分人相信外星威脅的存在,甚至時不時的開會討論一下,但討論歸討論,直接上升到得出結(jié)論,并將其作為文明發(fā)展主旋律的高度,大部分人還是沒想過。

    此時,每個人心中依然有疑惑。

    但這八百余人已經(jīng)動搖,他們漸漸稍微有點信陳鋒的話,他們還想知道陳鋒如何來解答疑惑,更希望陳鋒突然改口,告訴大家這只是他的一個無關(guān)痛癢的玩笑。

    陳鋒的紀錄片,正好能幫助這些人各自在心中尋找自己的答案。

    第二天一早,《第九個兩千年》開始播放。

    強橫的特效足以以假亂真,私人放映廳里驚嘆聲此起彼伏。

    當陳鋒告訴眾人,這是他只用不足二十天的時間,一個人完成的東西時,人們就更驚訝莫名了。

    比起《狂人猜想集》和尚未轉(zhuǎn)化完成,并沒有進入千家萬戶的各種黑科技,眾多學者們最先接觸到的陳鋒帶來的實質(zhì)性技術(shù)革新,倒是在電影娛樂領域。

    他介紹道:“我把第一代自馴化渲染引擎用在了《第九》上。這是一種……嗯,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特效引擎。你們可以將其視為一個真正的人工智能。”

    雖然只是不足半個月就拿出來的東西,但全CG制作的《第九個兩千年》作為一部“電影級紀錄片”,畫面水平依然碾壓時代。

    某種意義上,這是星鋒光影工作室的第一個真正作品,只不過全程只有陳鋒一人參與,工作室里那些尚處學習階段的萌新們,還在揣摩這具備主動學習能力的初代自馴化渲染引擎的用法,拿詹姆斯·迪亞茲的新片練手,做不到像陳鋒這樣單人獨力完成一整部“大制作”的騷操作。

    為了加快渲染速度,他還花了八千萬,臨時插隊租了二十天國內(nèi)目前首屈一指的銀河超算的部分算力,再花八千萬,借了半個月超大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的云服務器使用權(quán),除他個人的時間投入和技術(shù)投入之外,他的CG電影制作總成本為1.6億。

    緊趕慢趕大半月,可算是及時拿了出來。

    在電影中,陳鋒對史料里的人名、地名和機構(gòu)的名稱稍微做了點潤色。

    他把現(xiàn)實中的人的名字都給修改了,并將千年后的自己化名成了鄭峰。

    這是為了避免暴露太多秘密。

    至于在座這八百人會怎么去猜誰是誰,陳鋒不在乎,由著他們自己去猜就行。

    這種似是而非的狀態(tài),最容易激發(fā)旁人的思維。

    三天后,連看三天紀錄片的八百余人久久不能言語。

    他們一邊觀看紀錄片,一邊在心中沉淀思維,重新消化《黑洞論文》,他們相信了陳鋒的判斷。

    在這過程中,門德爾松、勞爾森與伊倫的游說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2區(qū)再也不是秘密。

    “陳鋒的信息來自52區(qū)里的外星飛船”的說法不脛而走,言之鑿鑿,確有其事。

    留下來的八百余人里,大約四分之一的政壇人員,四分之一的商業(yè)人員,以及近半科研人員。

    都是聰明人,能讀懂《第九》里蘊含的深意。

    科學家們在私底下討論時,普遍認知如下:

    “陳先生是正確的。”

    “外星威脅客觀存在,但人類也不是毫無希望。”

    “這部紀錄片里超過95%的內(nèi)容都非常合理。”

    “陳先生對科學和社會體制的推演既符合邏輯,又充滿想象力。”

    “是的,這既是一部科幻電影,同時也是既符合科學規(guī)律,又充滿哲學思想的鴻篇巨著。”

    “真不敢相信,我原本以為宇宙遠航最快也要兩三千年后,沒想到二十四世紀就能做到了。用生物的技術(shù)‘種’出戴森膜、利用力場壓縮空間生成泡層的類曲率引擎、曲率飛行、恒星引擎、反物質(zhì)動力、暗能量發(fā)生器……未來真是不可思議。”

    “這些東西我都曾想象過,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實現(xiàn)。陳先生描繪的那些過程和推導原理看起來天馬行空,其實……”

    “其實言之有物,對吧?”

    “是的。我找不到證偽的思路。”

    “等待吧,時間會給所有人答案。”

    “可惜我今年已經(jīng)五十四歲,真怕等不到那天。”

    “不一定。他正在試圖破解長壽的秘密。據(jù)我所知,這項目由南丁博士負責。”

    ……

    商人們的想法則又不同,他們把陳鋒在三天前公布的二十一世紀人類技術(shù)發(fā)展方向與《第九》結(jié)合了起來。

    在這部紀錄片中,暴露了陳鋒的商業(yè)思路。

    商人們滿腦子想著如何趕緊搭上這趟車。

    無論生產(chǎn)力和科技水平發(fā)展到何種地步,負責社會資源靈活分配的商人總有其存在的價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