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創造不可能-《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第(3/3)頁
幸而人類在之前建立逆統一力放射器與太陽快速開發系統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超巨型設施設備制造經驗,人工智能“繁星”的智能工程建設類運行經驗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富。
過去人類雖然也在其他星系建立了大量工程,這些累積的經驗也在2500年前同步回了太陽系,但建設時間如此之短,工作效率如此之高,人與智能的配合如此之完美的星系級超大工程,卻是破天荒的首次。
其價值不僅僅在象征意義上,更在其有效提高了人類的生產效率。
最重要的是,弗蘭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弗蘭奇率先徹底消化了陳鋒留下的戰艦種植技術,并融入自己的心得。
他將謝爾蓋設計的整體設備完美的拆分為上百萬個不同的組件,再通過精確的基因編譯錄入信息,最終將其像種植戰艦那樣給種出來。
經過弗蘭奇的驗算,采用新型種植裝備技術,可以在八年內完成項目,同時也能節約30%以上的能源。
但依然有問題存在。
目前人類利用太陽快速開發系統新獲得的能源基本全部用于維持逆統一力放射器的運轉。
提前儲備的高能生物電池也基本全部納入了放射器的消耗預算中,不能輕易動用。
哪怕種植技術讓能源需求降低了,依然有巨大的缺口。
并且即便聯絡器建成了,要想保持與賴聞明的直接溝通,依然得繼續消耗大量能源。
經過一番激烈爭論,人們最終決定進一步提高太陽快速開發系統的功率,以填補缺口。
這意味著,太陽的死亡時間將會從2627年提前至2599年。
項目從2579年開始,留給人類的時間,突然便只剩下了22年。
2587年,聯絡器建成。
眾人沒想到的是,太陽系外的其他人類,竟也在做著同樣的事。
他們雖然沒有謝爾蓋和弗蘭奇,但他們另辟蹊徑,直接對瑪土撒拉星展開了改造。
自此,人類終于在2500年后,打穿穹頂的隔絕,取得了內外聯絡。
與此同時,陳鋒也終于介入了賴聞明和格倫尼的孤獨世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