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64章 跨越“時空”的探索,洞察穹頂的奧秘-《我真沒想當救世主啊》


    第(1/3)頁

    這一天,無數人無數雙眼睛齊刷刷盯著各自眼前的立體投影。

    這是分布在太陽快速開發系統護盾內側的數萬個光學攝像頭和多功能感應器捕捉出的畫面。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捕捉太陽崩解時的量子規則變化。

    這也是一次新的科學實驗。

    同時這也成了人類最后一次,用肉眼見證母星恒星的余暉。

    太陽此時的光芒早已不是平常模樣。

    白森森的,顯得有些病態。

    光譜測試顯示,此時太陽散發出來的光芒波長極短,頻率極高,紫外光占比極高。

    最高占比的,卻是X射線光。

    X射線的穿透性極強,但依然能被開發系統生物膜所捕捉,并快速轉化為新的生物電池。

    人類依然在榨取太陽最后的剩余價值。

    太陽表面的溫度已持續拔升到極其可怕的程度,比正常情況至少高出數十倍。

    從瞬時功率上看,此時太陽對外釋放能量的功率等級極高,總輻射量為正常狀態的上億倍,但可見光卻變暗了。

    太陽死亡的過程不同于普通恒星的死亡,這是人為導致的結果。

    在龐大浩瀚的宇宙中,每秒每刻都會有恒星走向毀滅。

    不同質量、體積、組成成分、反應鏈的恒星在死亡時,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有的是自有引力壓過了核反應的輻射壓力,導致恒星坍塌收縮。

    還有的是核反應強度因為某些未知的原因過于猛烈,輻射對外釋放的壓力超過了引力作用,導致恒星以超新星爆發的姿態迅速燃燒殆盡。

    在這過程中,輕元素慢慢合成重元素。

    宇宙中絕大部分重元素,正來自恒星死亡后所釋放的物質。

    恒星的“生老病死”,是宇宙現實物質的主旋律。

    暗物質與暗能量則構成了另一個主旋律。

    當然,即便相同的死亡姿態,也會因恒星本身的區別而對外釋放出不同的射線,可見光,以及形態各異的量子振蕩。

    ……

    技術檢測部內,無數技術人員正嚴陣以待。

    雖然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絕大多數數據收集與檢測的工作,但臨機決斷的重要決策依然需要人的掌控。

    “太陽內核子的反應頻率已經達到100常量。還在繼續升高。”

    一個常量指代的是過去平時太陽內部的核子反應頻率,意指每秒時間里太陽內部發生的核聚變與裂變的次數。

    其數字極其龐大,用傳統的數學方法無法統計,所以合并統稱為常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