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嗯,我知道。”陳鋒點了點頭,聳肩。 早在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科幻作家便曾創作過很多關于時間穿越的文藝作品。 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反反復復詮釋著時間悖論,并得出了大量互相沖突的結論。 “未來的‘我’穿越時間與過去的‘我’相見時會發生什么?”,是讀者與影視作品觀眾最容易想象并產生好奇的畫面。 由于這種假設的畫面不存在真正實現的可能性,所以人們只能從不同角度去幻想與揣測。 有部分人認為兩個“我”甚至更多的“我”可以共存。 《你們這些還魂尸》及其改編電影《前目的地》將這種觀念具象化到了極致,構成了一個處處是漏洞與矛盾,但卻又很詭異的形成邏輯自洽的閉環世界觀。 但更普遍的認知卻是在同一個時間段的同一個宇宙中,不能存在兩個“我”。 如果存在,那么這兩個“我”絕對不能見面。 至于見面了究竟會發生什么,最優秀的科幻作家也只能將自己的描繪停留在無法找到理論依據的幻想中,俗稱瞎編。 在過去九條時間線的穿越中,每次當陳鋒抵達千年之后時,過去的他墳頭草都幾丈高了,所以他并未遇到這問題。 他也曾很多次想象過,萬一自己能活一千年,又會怎樣。 未來的自己還能出現嗎? 現在他得到了答案。 必須把兩個“我”不能見面的概念無限放大,放大到同一個宇宙根本不能同時存在兩個“我”的程度。 冷不丁的,陳鋒發現自己現在其實已經一只腳踏在了懸崖邊,走上了絕路。 自己的“存活”導致了胚胎孕育失敗。 哪怕重新培養一次,結果也不會有什么區別。 沒有身體,又會導致自己在三十一世紀時找不到可以支撐復活大計的軀體。 可現在的他已經撐到了二十八世紀,也不能賭自殺,將一切交給支撐自己在三十一世紀復活的神秘能量。 萬一沒能復活呢? 萬一最后人類還是輸了呢? 最后,哪怕他繼續這樣在茍延殘喘中親眼看著也不行。 按照他在上條時間線里思維量子化后情緒逸散的速度,再結合鯨魚座UV黑洞與影子黑洞的體積差距帶來的承載力差距,大約最多三百年后,他的情緒也會歸零,徹底失去人格,變成個純粹的人工智能,本質上還是死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