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評價E級·得零分】 …… {戊戌變法有很多都是非?;奶频淖龇ǜ哉?,比如說棄疆、藏地來換錢,聘請伊藤博文當清廷顧問,搞中、日、英、美合并對抗俄國……} {其實整個清政府都很離譜,所以戊戌變法才顯得不那么離譜。} {清政府其實并不離譜,他們是封建帝制,他們的行為國外同類情況,反應是差不多的。} {家天下的清朝思考方式如此,但是在此之外,他們是支持改革的。} …… 大漢·昭帝時期 劉弗陵將竹簡卷起,放入錦套內,緩緩道: “清廷的基本邏輯是防內部造反加防外國入侵?!? “這是他們想要改革的出發點?!? “但戊戌變法,在這兩方面上都是最極端的。” “清廷里的激進派在他們面前都顯得很保守了?!? 霍光保持一個最基本的態度,平靜道: “因為真正去國外研究問題的,并且回國實事求是踐行的,少之又少?!? “變法的群體并不篩選,只要是目的相同就是自己人,就能參與國家大事。” “這勢必會吸納眾多眼高手低之人。” “而沒有切實體會,朝堂上有無根基?!? “這種人在高層太多,當權者會就用更粗暴的方式鎮壓。” “清朝的皇權力量太大了。” 劉弗陵想到這個也有點子頭疼。 皇權,這是皇帝的命啊。 事情到此進入一個悖論里。 戊戌變法離譜,但基本思想上是為國。 而朝廷考慮的是忠君。 問題是,罵的就是忠君…… …… 炎漢·靈帝時期 “慈禧倒是屬于一個標準的君主思維?!? 劉宏覺得慈禧這個人挺有意思的。 你說她保守嗎? 她要是保守怎么垂簾聽政?又怎么可能有百日維新? 她自己本身的存在就違反了保守派堅持的祖制。 你要說她改革? 她又不在乎大清王朝的具體現狀,只要切身利益。 “當國家利益與自身利益相符合時,她支持一切改變?!? “當國家利益與自身利益相違背時,她緊緊握住權力?!? 哪有那么多大公無私。 劉宏想到自家事。 兩漢四百年不也就一個漢文帝嗎…… 別說四百年大漢…… 幾千年的歷朝歷代里也就一個漢文帝啊。 但你把漢文帝放在晚清這個路局面上…… 變法就是成功也不過是多活兩年罷了。 “無解啊……” …… 【外交策略:清朝對自己一直沒有個清晰的認知?!? 【1882年,世界歷史的走向正發生著極為微妙的變化?!? 【在歐洲,因列強海外領地爭奪日趨激烈,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王國結成了軍事上互為奧援的“三國同盟”,開啟了強國之間以軍事結盟形式進行對抗的先例。】 【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先是出現了針對德國的法俄同盟,然后又有了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最后演變成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美國,艾倫·阿瑟總統簽署批準了著名的“1882年排華法案”,世界范圍內的種族歧視進入一個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為理論基礎的新階段。】 【而已啟動改革整整二十年的清朝,仍完全看不清世界舞臺上的這些風云變幻?!? 【他們不知道歐洲發生了什么,也不明白《排華法案》的由來與后果,更不清楚世界在以怎樣的眼光打量自己?!? …… 大唐·玄宗時期 “可算了吧,大清不是看不懂,是一點沒看。” 李隆基結合康有為等人的說法與清朝朝廷的態度,頓時明白了。 “但凡看了,早知道合邦所圖為何了……” 李泌雖然能理解,但依然大為震撼! “康有為等人所言,若是甲午之前應該是有幾分可行性的……” “可甲午之后……” 李泌搖了搖頭沒再說下去。 李隆基輕哼一聲: “這事它就不可能成?!? “光緒是沒掌權呢,等掌權他就明白了?!? “后面指不定要出多大亂子呢?!? 李泌想著清朝皇帝的態度…… 乾綱獨斷…… 大概率可能就是把那些什么外國人趕出去,然后外國人再起戰端吧…… “也是……無非是把甲午之戰推后一段時間而已……” …… 【1868年,美國前駐華公使蒲安臣,代表清廷與美國政府簽署了《中美續增條約》也就是《蒲安臣條約》】 【該條約的第五、六兩條,明確規定中美兩國政府均允許本國人自由移居到對方國家,承諾以“最惠國待遇”來對待彼國僑民,意即兩國在移民問題上權利對等?!? 【該條約簽訂的時代背景,是美國橫貫東西的中央太平洋鐵路迫切需要中國工人。】 【參與該鐵路建設的華工人數,總計約為一萬三千六百人到兩萬人。】 【他們承擔了工程中最艱巨的任務——在沒有挖掘機、電鉆等現代筑路工具可用的條件下,使用原始的鐵錘與鋼釬,自崇山峻嶺間的堅硬巖石之中開鑿出能容納雙軌鐵路的隧道。】 【約有一千兩百名華工在工程建設中死亡?!? 【華工群聚美國西部加州等地,自然會與美國本土勞動力發生競爭關系?!? 【參與中央太平洋鐵路修筑的華工,一面做著比白人更高強度、更高風險的工作,一面拿著比白人更低的報酬——普通白人每月可得三十五美元,且包食宿。】 【華工一般只能得二十六美元,不包食宿?!? 【華工沒有人身保險,筑路公司也不承擔對華工家屬的撫恤義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