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真龍為何還不現身-《我是仙》
第(2/3)頁
山間廟前山神顯影,巴蛇擺了一陣手持天界法旨的威風,然后再度回到了他最喜歡的鉆地生涯之中了。
相比于地面之上,他還是更喜歡自己在地下穿梭的自由感,任何險阻的地形都攔不住他。
巴蛇開始轉換形態,同時催促著慢吞吞跟過來的一眾小妖諸鬼。
“快一些。”
“照爾等這般磨蹭,云中君何時才能乘龍,何時才能坐狻猊來往九州。”
又花了幾日。
巴蛇終于挖穿了從長江到山體之中的整個通道,抵達了山腹內部的大型停靠中轉車站和物資轉運中心。
黑暗之中,可以看到高臺上已經供奉著幾座匠神的神位和神像。
偶爾光芒亮起,能看到大量的施工機械正在各個角落運轉忙碌,從巴蛇的視角里還能夠看到密密麻麻的“鬼影”,身穿神袍的鬼神投影而下又消失。
這地方看不到一個人,但是卻格外地熱鬧。
山體四處,洞窟的幾面墻壁上還畫著幾扇門。
“火銅地獄!”一個通道通往其他地獄的。
“江岸轉運站。”一個通往江邊,便是巴蛇挖過來的地方,原本畫著門的地方已經被破壞了。
“朝天闕。”這個名字很奇怪,不過巴蛇看了看這扇門,好像是通往他之前去過的湯谷的所在方向。
隨后,巴蛇便朝著火銅地獄的那扇門鉆了進去。
“咚嗡!”
將其撞碎。
——
天子龍船沿江而過。
附近的郡守縣令也趕過來迎接,還帶來諸多百姓沿岸焚香等候,龍船過時沿岸能夠聽到百姓朝拜的聲音,就是有些稀稀朗朗。
可是船過的時候天子看也沒看,更沒有露面,而是直奔心空山。
心空山。
顧名思義,這座山的內部是空心的,山腹之中別有天地。
天子擺駕心空山,山上社廟里的道士還有佛寺里的和尚們紛紛跑了下來迎接,沿途山道上都有人站著等候。
而在山上,更是布置好了高臺香案。
天子溫長興帶著文武百官登上祭山神,但是剛剛上幾炷香祭祀完這不知名的心空山山神,便跑到山上查看那“真龍”所過留下的痕跡。
這一下。
哪怕是和尚道士們一看這模樣也知道,其心思不在山神上而是在那過路的“真龍”身上。
看著大山之上,那巨物不久之前碾壓而過的痕跡。
天子點頭,看向了一旁的拈花僧。
“果真有真龍!”
直到此時此刻,他才真正相信拈花僧所說。
這巨物是直接從山上纏繞過去了,所過之處山川樹木盡數碾壓摧毀,化為了一條道路。
而且一看痕跡,便知道應當是一條蛇蠕動留下來的。
但是這般駭人聽聞的大蛇,除了真龍還能是什么。
賈桂本能地抓緊時機上前,好像身體不受控制發動了本能。
“托陛下洪福,京畿附近有真龍降世,這定然是我朝龍氣勃發,才有神龍顯靈護佑我朝。”
眾官也紛紛跟進喊道:“托陛下洪福……”
拈花僧沒有說話,一副高深莫測,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模樣。
知曉此地有“真龍”,那么接下來便要想辦法尋到那真龍。
而這個時候,天子問山上的道士和尚。
“最近,這山中可有什么動靜?”
言外之意,最近山里那真龍還有沒有再現身,或者發現真龍的位置。
一名和尚上前:“這些時日,山中偶爾傳來莫名回響,但是仔細聽又不知從何處傳來,仿佛是從山腹之中傳來;除此之外山中之前突然出現幾個大洞,不知通往何處。”
天子溫長興:“大洞?”
一旁的太監上前:“那洞在何處?”
和尚指著郁郁蔥蔥的大山深處:“翻過去,就在那邊山腳下。”
太監立刻說道:“速速領路。”
和尚有些猶豫,太監立刻質問,其才立刻支支吾吾地說道。
“最近進山總有些怪事,去時候的路回來就認不得了,明明過去的時候還在的樹木,回來的時候就看不見了,之前也有寺中弟子險些在山中迷了路。”
眾人越發覺得神異,不過這種迷路的事情一兩個人或許會怕,這般多的人也就覺得沒有什么可怕的了。
溫長興在寺中歇息,與拈花僧坐而論道。
而外面。
兵卒上山砍伐出一條道路,從山上直通山底之下,直到其發現了大洞的消息傳來。
這個時候,天子溫長興才在一眾人的拱衛之下前往那大洞之前。
而來到這里之后。
眾人才發現這里竟然有著兩座大洞,一前一后貫穿山腳下。
天子溫長興:“速速帶人進去查探。”
一個大洞好似沒有盡頭,深入其中不知道多久也沒有發現,最后侍衛只能恐慌地退了回來。
倒是另外一頭,前去探查的天子近衛立刻有了發現,說在大洞盡頭發現了一處巨大的空間,里面有著光亮,還能夠看到一尊尊神像豎立其中。
兵卒跪在地上,拱手稟報。
“那山中的大洞平整無比,地上鋪著磚石,四面高墻雪白。”
“一處高臺之上,供奉有一尊尊神像,只是不知道是何方神祇。”
這話一出,天子以及其身后的百官議論紛紛。
“什么?”
“這心空山之中,竟然還有這種地方?”
“這心空山內果真是別有洞天。”
“莫非是仙山福地?”
“既有神龍顯靈降世,這山中定然是那龍宮了。”
這一下,眾人立刻想起了關于那牡丹龍池之中的傳說。
那位龍王爺于水底龍宮之中請人神妖鬼赴宴的故事,可是在楚地鬧得沸沸揚揚,甚至都傳到了京城里來,不少人都趕到那丹龍河和牡丹龍池,想要看一看自己有沒有那等福緣。
此時此刻在這山腹之內也發現了一處類似于秘境仙府之類的所在,加上“真龍”顯靈的痕跡,自然就讓人聯想到了龍宮。
溫長興有些興奮,看著那山洞之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