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實,這事擱半年前劉備都不敢有這種念頭,但諸葛亮出山后,他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開了掛的人生啊。 他出山后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讓劉琦請為長沙郡丞,蔡瑁是極力支持的,想法也很簡單,他走的越遠,劉琮上位受到的阻礙就越小。 所以,劉琦就跑到了長沙當起了郡丞,捎帶著的還把劉備給請了過來,對此劉表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然后長沙太守張仲景就遇上了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從官職上說,他是節制劉琦的,可他是劉表的長子啊,制約上可不敢太過,多數時候只能放任他做決定。 但,這樣也不是辦法,因為如果自己完全的把決定權交給劉琦,在蔡家看來就是在擁護劉琦了,無疑是把自己卷入到了奪嫡的戰爭中去,作為本就無心權位的張機當然不愿意事態發展到與蔡家對立的地步。 怎么辦呢,左右為難之下,干脆就乞骸骨唄,于是一紙文書提了上去,劉表也知道張機早無心當這長沙太守了,大筆一揮就同意了。 張機下來后,蔡家開始著手安排人接替,但劉表還沒老糊涂到連兒子的死活都不顧,他知道如果長沙太守也讓蔡家人占了,那劉琦多半是要被打壓的喘不過氣來,人家已經退了一步,你們就別太過分了。 這一次,劉表力排眾議,干脆的把劉琦提到了長沙太守的位置,只是希望他能自保便可。 而這些,都是諸葛亮在建議他到長沙任職郡丞的時候就算計好了的,只不過等一切木已成舟,眾人才反應過來,一葉知秋,當得臥龍手段,劉備免不了是要盛贊一番的。 但關羽和張飛不以為然,這不過是仰仗了劉琦自己的身份罷了,諸葛亮有功,但不多。 劉琦做了這長沙太守,眾人就算真正意義有了立足之處了,而且這里與江夏毗鄰,黃祖又是劉琦的絕對擁護者,換言之,現在他們已經實際的掌控著荊襄兩郡之地。 而且,做了太守之后,劉琦擁有了很大的自主權,其他不說,擴充兵馬這一塊他只要不影響上繳給襄陽的稅賦,怎么擴充都是沒問題的,這一點至關重要。 再然后是原屬于長沙的兵馬,也全部都交由了劉琦統領,這當中有兩個人是不得不提的。 行軍司馬魏延和裨將軍黃忠。 作為歷史上皇叔的兩大助力,掛有廉頗未老之名的黃漢升,作為五虎上將、定軍山陣斬夏侯淵的彪炳戰績,幾乎是后世對三國稍有涉獵的讀者都能了解的存在,也有好事者曾言,年輕時候的黃忠或可壓呂布一頭。 相比于黃忠,魏延似乎要遜色不少,其實真要比起來,魏延的高光,其他人未必能及。 斗將什么的就不提了,光是漢中之戰追殺曹操的時候,一箭把曹操門牙都給射掉兩顆,除了能讓阿瞞割須棄袍的馬超外,能有幾個把曹操逼的這般狼狽啊。 這個時期里,劉備對黃忠和魏延也是很客氣的,但這種客氣只是志在收攏人心而已,畢竟沒有在戰場上顯威之前,注定了他們只能被關張兩位萬人敵的光環籠罩。 除此外,諸葛亮憑借著自己的人脈,劉琦公子的身份,劉備的皇叔之尊,對長沙、江夏的世家豪強一一拜訪,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得到了不小的擁護和實實在在的好處。 糧草、金錢乃至于戰馬 甚至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獲,譬如到江夏訪友的霍峻就被諸葛亮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踏踏實實的準備回南陽故里帶著家族兵來投奔劉備了。 盡管,頂著長沙太守之名的是劉琦; 盡管,作為江夏太守的黃祖支持的也只是劉琦; 盡管,長沙城里所有的兵馬效忠的還是劉琦。 可這并不影響劉備覺得是時候出來做點事了,因為事情走到今天這一步,劉琦的命運早就和自己綁定在了一起,是榮辱與共的關系。 更何況,他不是為了自己的私事,而是為了家國大業,他想出兵偷襲許昌,救回天子。 “大哥這個想法好哇,如今曹操與三姓家奴都去了北國,許昌空虛,率軍奇襲必成!”張飛早就憋壞了,這些日子除了練兵還是練兵,聽著有機會打仗,立刻就跳了出來贊同。 “此時曹軍在并州、安豐兩線作戰,我只需五千精兵,三日內便可迎回天子。”關羽臉上古井無波,可眸子里的興奮是藏不住的。 但,這件事僅兩個弟弟支持顯然是不行的,并且這話都不是說給他們倆聽的,而是說給諸葛亮聽的。 劉備不擔心劉琦不答應,這個侄兒是懂大義的。 可他很清楚,想對外用兵,沒有劉表的首肯,哪怕你長沙屯兵百萬也別想有所動作。 平日里你們怎么招兵買馬,劉表可以選擇默認,但帶離長沙那就成叛軍了,這個名頭誰也擔不起。 諸葛亮搖了搖頭,手持羽扇拱手道:“主公,若是劉景升有意建功,早該在中原大戰前就動手了,何必等到今日。 莫說是中原了,如今孫策率兵在交州打的火熱,吳巨還是劉景升欽點的太守,可他對此也是置若罔聞,沒有援手之意,可見此事非人力能扭轉,我們只能靜待時機。” 意料之中的答案,卻還是讓劉備忍不住的失落。 他說的對,在中原大戰前,自己就游說過劉表用兵了,可劉表一心養老,加上蔡家、蒯家阻攔,這事實在萬難。 現在重新提出來,無非是寄希望于諸葛亮能有一些手段。 如今看來,依舊只能枯等,劉備有種生命在白白浪費的感覺。 “誒,許昌不過是一座空城而已,這樣,讓俺跟二哥率領三千人,借道江夏,晝伏夜行,必可神不知鬼不覺的殺入潁川。 等劉表、蔡瑁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天子已經來到了荊襄,他們還能拒絕不成?” 張飛的想法聽來有些荒唐,但細想之下好像又確實有得手的機會,三千人不算多,加上都是夜行,又是從黃祖的地盤過,只要他配合,這事十有八九是能成的。 關羽和劉備對視一眼,然后都看向了諸葛亮。 “三將軍不可小覷了蔡家在荊襄的眼線。” 諸葛亮笑著擺動羽扇,“別說是借道江夏奇襲許昌,我們的人離開長沙府蔡瑁就會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只怕還沒有踏入江夏地頭,劉景升的信使就會追上你們了。” “軍師,你是高看蔡瑁,還是小瞧俺們自己人了?”張飛有些不滿的說道。 他們都承認,諸葛亮在拉攏世家這方面是有些能耐的,但軍事才華嘛,恕我直言,得亮出來見識見識才能讓我們服你。 “眼下我們還能在長沙立足,倘若真如三將軍所言,劉景升一旦對主公猜疑便是給了蔡瑁驅逐我們的理由,即時莫說公子這太守之位不保,就連我等也會立刻失去眼前所有的一切。”諸葛亮很無奈的把實際情況拋出來。 劉備也不傻,當然知道其中要害,也相信蔡家的實力,畢竟現在可是在奪嫡,長沙的一舉一動肯定會格外上心,只能嘆了口氣,“此事作罷。” 看著劉備一臉失落諸葛亮有些于心不忍,寬慰道:“主公,古今成大事者,除了盡人事外,更重要的是順天意,不強求,不妄為。 時機未到要隱忍蟄伏,動心忍性,暗中積蓄力量,此為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諸葛亮的話,其實是充滿了人生哲理的,甚至可以說是分析了諸多登頂人生巔峰的王者一生總結出來的。 大概是因為說出的話與年齡不符,又或者是因為提議被否決,總之關羽和張飛瞥向他的余光彌漫著鄙夷。 最后還是劉備捧場,笑著回道:“先生所言極是,眼下只是戰機到了,時機卻未到。” 人微言輕和一言九鼎,中間差了兩個字,諸葛亮知道,那兩個字叫成功。 誠然劉備是很敬重自己,但真的想讓眾人對自己心口拜服,要走的路,還是很遠。 他們很看重戰場上的勝負,問題是目前的情況根本不允許劉備開戰,諸葛亮的大戰略部署也是以長沙為根基,步步壯大,這是無奈之舉,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只是走完這條路之前始終不可能給關羽張飛一份滿意的答卷。 所幸劉備對諸葛亮確實是言聽計從的,這一點算是讓諸葛亮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安豐城里,曹呂對峙已經有半個月時間了。 這一日,張遼主動邀請陳登到自己的臨時別院吃酒。 陳登表示很懵,張遼是什么性子他們是知道的,平日里說話確實有時候會不著邊際,但做事絕對是有板有眼的,眼前大戰隨時可能開啟,他怎么會無端端的要喝酒。 甚至陳登還勸過,此時不宜飲酒,但張遼的回答是,平日里可以不喝,今晚必須要喝。 拗不過張遼的陳登,只能如約而至了。 到了后才發現,張遼宴請的不止是自己,還有曹性、成廉和宋憲三人。 陳登與三人交換了個眼神,倒是從容自若,不過曹性他們仨就沒這么自然了,一股莫名的不安涌上心頭。 今天的張遼有些反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