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第一是前期的戰事不利;第二是黃蓋身為三朝元老,威望上本就壓過了周瑜,他不服周瑜是說得過去的。 眼前,要是隨手找個人來行苦肉計,人家會覺得江東腦子抽了,主公還在這呢,一個個就跳起來了。 陳武就不同了,從別部司馬貶為百夫長,還吃了四十軍棍,現在又丟了糧草,貶為馬夫。 正常的人想法都是會逃離。 事情的發展,也大致上跟周瑜猜想的差不多,消息傳開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人覺得孫策不殺陳武是留下了隱患,也有人覺得陳武這輩子算是廢了。 當然,對于陳武的討論會比較激烈不是他個人勇武有多出色,而是他本身就是廬江人,在廬江這一畝三分地里,他吃了這樣的苦頭,免不了會引起同鄉情懷的。 接下來的日子里,尚算平靜。 林墨的大軍已經過了合肥,開始逼近舒城,預計在三天內就可以兵臨城下。 陳武這后背一時半會肯定是好不了的,只為了達到目的,還是強忍著劇痛弓著腰下了床。 在一個夜里,他主動找到了暫居在驛站的喬公。 “喬公,可否念在末將同鄉之誼,拉末將一把,未來必定感念此番大恩,終生銘記?!狈績?,弓著腰的陳武對著喬公行大禮,姿態別扭。 “將軍何出此言啊。” 喬公連忙引領他坐下,“可老朽與吳侯交情不深,我如何能為你說的上話呢?” “這么說喬公是愿意幫末將的?”陳武雙眸殷切。 “你我同鄉,能幫的上忙,自然會鼎力相助,只恐吳侯聽不進我言。” “非是吳侯,而是蘭陵侯?!? 聞言,喬公一怔,渾濁的眸子閃過一抹光芒,強忍著內心的激動,不解道:“將軍此話何意啊?” 陳武深吸了一口氣后長嘆道:“喬公乃廬江大賢,在您的面前,末將不敢隱瞞。孫策暴戾成性,罔顧將士死活,我陳武也算是為他們孫家血戰幾十場了,身上大大小小的傷才換來了別部司馬一職。 可孫策又是怎么待我的.” 陳武頓了頓,面露苦澀之笑,“顏良文丑遁逃一事豈能全算在我一人頭上,前往懷縣運糧的時候我也說過,自己帶傷恐防有變多帶些人去,他也不同意,最后丟了糧草便要摘我頭顱。 他是庸主,不配我效命。 我欲轉投蘭陵侯麾下,只恐他不信任,末將知道喬公與劉子揚交情不菲,而劉子揚又與蘭陵侯頗為投緣,可否為末將引薦。” 這些日子來,陳武的遭遇確實引起了淮南士子的唏噓,可真真切切的聽到陳武這么說,喬公還是有些詫異的。 他站起來,在屋內來回踱步,忽的質問道:“吳侯待你不薄,你竟生了反骨,我們淮南人的骨節你都不要了嗎!” 陳武對此早有預料,強忍著背后的傷痛站了起來,猙獰道:“孫策本就是嗜殺成性的人,我棄他便是棄暗,蘭陵侯心懷天下,我投他便是投明。 我以為喬公是明大勢之人,不料想卻是這般淺薄的見識,也罷,你去向孫策高密吧,大不了就是一死!” 陳武昂首挺胸,視死如歸,絲毫沒有懼意。 這番鏗鏘之詞讓喬公終于放下了戒心,激動道:“好好好,老朽沒看錯人,子烈啊,你果真是廬江俊杰!” 陳武一臉狐疑,“喬公此話.莫非與末將想一塊去了?” “哈哈哈” 喬公朗聲大笑了起來,“來來來,坐下,老朽與你話說分明。在此之前,老朽想問一問,軍中似你之人,還有多少?” 陳武搖頭道:“其他將軍我也不敢去問,不過我麾下的那幾百人都是當初跟著我從廬江過去的,絕對信得過?!? “那便好,相信老朽的話,不必去投蘭陵侯,在這舒城便可建功!” 喬公老懷安慰啊。 原本只是為了自家女婿拖住江東兵馬的,沒想到呢,還能跳出個陳武來。 這可是個關鍵之人。 畢竟,不管是喬公,還是城里的幾個世家,其實都沒有能力為林墨打開城門。 但陳武如果愿意加入,那情況就不同了,他是孫策的人,悍然出手的話,江東軍根本防不勝防。 這絕對是意外之喜。 幸虧當時跟孫策聯姻之事如允文所說一樣沒有被宣揚開,否則今日怕是陳武也不會來。 喬公覺得,自己不僅要拖住江東孫策,還應該為二喬送上一份像樣的嫁妝。 就為林允文打開舒城的城門吧。 前段時間爭議很大,被罵的也很慘,實話實說追讀也確實掉了一部分,不過整體沒有太大影響,我非常感謝到現在也還追著看的弟兄們。 真的,沒有你們的話,也就沒有這本書。 有人說我喜歡盯著差評,啊,其實不是的,我更多的是盯著那些好評,如果不是他們,我估計我都崩潰了,哈哈。 然后,劇情啊什么的,有什么建議也可以說一下哈,不怕告訴各位,我雖然有大綱有大方向,但也會根據各位合理的意見進行修改的。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