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畢竟,他的身邊是有太傅傳學,可多是注重儒家思想,少有真正了解民間疾苦的。 林墨微微搖頭道:“在微臣看來,陛下所說只是表象,而非內因。” “噢?” 看著林墨一臉深沉的模樣,對自己學術有所質疑,劉協倒是來了興致,“那愛卿所言內因又是什么?” 彼時初春,乍暖還寒,一旁,還有御用的獸金炭在烘烤著,林墨的右手在炭火上方輕拂,沉聲道:“陛下,微臣以為天下大亂的根源在于世家力量太盛。” “世家力量太盛?” 劉協有些咋舌,皇朝之上這些年來的確形成了一些對抗力量,譬如宦官與外戚、士人之間的對抗,再早些年的皇權與士人直接碰撞。 士人的背后自然就是林立于世的世家,換句話說,這么多年來,皇權與世家的碰撞其實是一直存在的。 大大小小的世家,養著或數千,或萬數的農奴,擁有著大量的土地,還可以合法的規避稅賦,又掌控了知識壟斷,只等合適機會,察舉上去就能當官。 要說這些人的力量不強大,劉協自己都不認同。 可問題就在于,皇朝的運作本身就離不開這些士人,大大小小的官員誰去出任?總不能讓目不識丁的流民去出任吧。 所以這樣的對抗是必然存在,同時又相輔相成才對。 可林墨卻說,他們導致了天下大亂,這個概念對于劉協來說有些超前,顯然無法接受。 看著錯愕的劉協,林墨并不詫異,輕聲一笑,解釋道: “世家的底蘊在于土地、手頭上的農奴,還有文學的傳承。 微臣先單說土地這個問題,他們的土地是從哪里來的,百姓。 因為百姓沒有抵御風險的能力,遇上了天災、人禍亦或者最普通的疾病,都可能迫使他們將土地流轉出去給世家,失去了立身之本。 而失去了農田的百姓,到最后必將淪為世家圈養的農奴。 歲月更迭,世家手里的土地與農奴越來越多,這些人依靠世家生存,對于他們而言,朝廷和陛下都太遙遠了,家主才是掌控命運的人。 所以,只要家主下令,他們甚至會拿起武器成為兵,這就是產生了不穩定的因素。 再一個,世家手里的田地和農奴都是可以規避稅賦的,說的好聽是規避,可這些實實在在本該產生的稅賦又去了哪里呢,就是變相的落入了他們自己的口袋。 而另一方面,為了保證朝廷稅賦不至于走低,只能向仍舊在納稅的百姓提升稅賦來彌補這個缺口,惡性循環之下,百姓最終都淪為農奴。 有一天,他們活不下去了,就會走出第二、第三個張角。 可是張角出現后真正善后的又是誰呢? 是陛下,是朝廷。” 一席話,讓劉協陷入了極大的震撼之中。 世家兼并土地,導致民不聊生,同時又促成了世家的強大,而日益受壓榨的百姓最后擁戴出一個張角來 而張角的出現,到最后買單卻是自己。 這種說法近乎是顛覆了劉協過去對于皇朝天下不穩定的基本認知,儒家中庸學派里,是不會有人跟他說這番大道理的。 可是細品其中的要義,劉協又不得不承認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這話還是從一個底層走上來的年輕司空嘴里說出,含金量自然足夠高。 僅憑這席話,足見眼前的年輕司空絕對不是一個只會玩弄人心的權臣,他是真的對于社稷治理有真知灼見的。 心存百姓、海晏河清這樣冠冕堂皇的套話劉協聽過太多太多,可像林墨這般鞭辟入里、一針見血的分析,當真是頭一遭。 當然,這與他的經歷應該是密不可分的。 可是 他為何要與朕說這些,是想彰顯自己的真才實學? 劉協凝重的頷首,“愛卿所言,令朕茅塞頓開啊。所以,愛卿以為,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