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自他登基以來,還是頭一次看到有這么多不同派系的人裹挾到一起去反對或者支持一件事。 這才是朕要的朝堂,不再是誰的一言堂,而是可以百花齊放,最后由他居中裁決。 “林司空和呂太尉,你們二人為何不說話?”劉協看向了文武官員首位上站著的兩個男人。 把問題拋給他們,反正是你們要唱這出的。 “陛下,微臣這些年來只是知道打仗,對于國事涉獵不多。” 呂布還挺低調的,躬身低頭說道:“但微臣銘記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這事便是有天大的難度,只要陛下決心要做,那微臣就是肝腦涂地也定助陛下辦成!” “太尉此言差矣!” 楊彪當場反駁,“此事關乎社稷國本,非是臣子忠心與否,為人臣者并非無原則無立場的支持陛下,而是要扶保陛下行穩政、施德策!” 林墨有些想笑,老岳父也真是的,一開口就是道德綁架,依著伱這么說,那不支持陛下的人就是不忠心的人了。 不過呂布這么一開口,確實很多人反對,可聲音卻小了很多。 旁了不說郭圖、辛家兄弟就不敢再吱聲了,就連龐統都老實了起來,呂林派系的人都退了回去。 政治游戲其實跟戰場上的謀略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玩垮了是會死人的。 他們是因為壓根不知道呂林的態度,只是覺得這政策對于自己太不利了,當然要跳出來反對,畢竟這些人的背后都有錯綜復雜的家族勢力。 現在,表明態度了,可不敢胡亂站隊,那是會死人的。 林墨沒有急著開口,不過反駁呂布的聲音剛剛落下,被拜為太仆太卿的笮融就站出來朗聲道: “稟陛下,微臣覺得陛下此舉真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開拓歷史之先河,造福天下之百姓。 楊司空說此舉勞民傷財,微臣不敢茍同,為國選才乃社稷之本,縱是有所損耗亦是值得;再者,于十三州郡縣開考不正彰顯了陛下的愛才之心嗎? 至于種大人所說的用人應以德為先,此話固然不錯,可不知諸位可曾聽過一首童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肅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用人以德為先,諸位大人又憑什么覺得察舉出來的官吏沒有被察舉人徇私掩蓋真相呢? 至于陳大人所說恐造成地方不穩,無非是因為各州郡的州牧與太守失去了察舉的權力。 那么敢問陳大人,是國策更重要,還是地方州郡官吏的想法更重要?” 這一刻,笮融很耀眼啊,大有以一己之力抗衡滿堂公卿的意思。 如果坐視不理,接下來肯定又是世家們的反駁,這樣就真的沒完沒了了。 林墨見狀出列作揖道:“稟陛下,微臣覺得笮太卿所言真乃國士之言,請陛下納之,微臣必將不予余力的支持!” “微臣附議!” “微臣亦附議!” 林墨說完,呂林派系的核心人物全部下場,呂布、趙云、高順、張遼、魏越等人,馬家父子,劉曄、魯肅、賈詡,寒門出生的徐庶。 有那么一瞬間,劉協甚至真的覺得站在林呂身后的人,真的都是自己的力量。 他從來沒有感受到自己被這么多人支持的感覺,有些恍惚。 待得朝堂之上形成對峙的時候,這百官公卿站隊趨勢明顯,方才的陣營在面對到了真正的呂林核心力量時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無論是人數,亦或者是官職的高低都近乎是碾壓式的。 楊彪掃了一眼呂林團隊后,忽然意識到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天子,于是他拱手問道:“陛下,微臣想請問陛下這事到底是陛下圣心獨斷,亦或者是有人從旁教唆?” 說完不忘看一眼呂林二人,就差沒挑明說陛下如果是被威脅的就眨眨眼吧。 “楊愛卿多慮了。” 劉協揮了揮衣袂,輕笑道:“此事朕并未與任何人商議,百官俱是方才得知消息的。” 楊彪這么問,也不指望劉協能真的說是受了呂林威脅,畢竟就算是當年的曹操專政劉協也是言必稱曹司空愛國的。 他們只是想看看劉協的反應,一個人的眼神是騙不了人的。 從前曹操在許昌的時候,劉協的眸子里永遠都充斥著惶恐與不安,可是眼前,不僅是灑脫自然,甚至有些驕傲。 那這事,還真的是天子的意思。 試想也確實如此,呂林如果要亂政,三公九卿里根本不可能容得下其他人,他們自己人還有一大堆沒有安排。 在得到了壓倒性的支持后,劉協的科舉制政策算是穩當的通過了,不過政令的實施顯然不是立刻就能落實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