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瞬間,盤古宇宙仿佛被濃縮為一個原點,這個原點,在科學的世界觀之中,叫奇點。 在道家的世界觀,則是混沌,是無極,是太乙。 這個原點很快膨脹開來,盤古世界和西方世界完美相融,原本受創的世界根基,也被彌補的十分完美。 第六維度之中,始源的奇跡之力暗藏其中,這股根基的力量,將為這個歷久彌新的世界,帶來奇跡的力量。 第五維度之中,則是靈魂和陰陽的力量,這兩股根基之力,鑄造了眾生的靈性,明確了萬事萬物的對立和統一。 第四維度之中,時間和空間的根基之力,構筑出一個牢不可破的時空結構,從此之后,想要穿越時間空間的難度,將呈幾何級增加。 第三維度之中,五靈與力量這兩大根基,繁榮著整個世界,讓世界的上限變得更高。 下可承載仙術,道法,魔法,科技,武學,妖術,巫術,圣光,暗影等豐富而多元的超凡之力。 上可以支撐圣人的誕生,包括慕容復在內,這個新生的世界,共能容納十個圣位,這得益于伏羲開辟的西方世界的加入。 而整個世界,也都煥然一新,大部分時空的時間線,都倒退回了過去,只是很多故事改變了細節。 那是因為一切和慕容復有關的人和事,都沒有被改變,那些追隨慕容復的人,他們的記憶,也沒有在這世界重啟之中被改變。 這便是永恒自在的含金量。 此刻,盤古世界之中,媧皇宮。 女媧感受著世界的不同,她立刻明白,慕容復重啟了這個世界。 新世界的一切都很完美,潛能和上限都極高,不像是過去的盤古世界,本身就殘缺,還因為慕容復和伏羲的戰斗而千瘡百孔。 她透過時間和空間的阻礙,看到了無數的平行宇宙,無盡的諸天,她明白這種結構的意義——按照慕容復的說法,這樣的世界,會更加的千姿百態,生機盎然,這樣的諸天結構,是世界自我發展的最優解。 不過女媧卻心中有了靈感,她覺得,她突破三皇之境界,直入圣人境界,便在今朝。 她這些年一刻不停的修行,積累下來豐厚的道力,又以大地之母的權柄,體悟大地之道,本已經到了成圣的臨界點。 只是世界殘缺,令她難以成圣,如今世界新生,女媧感受到了機會,故而心血來潮。 于是,女媧完全展開自身的法相,釋放出大地之母無上尊貴的氣息,令三界眾生都有所感應。 慕容復見狀,自是要助自家妻子一臂之力,遂以大道的聲音開始稱頌女媧: “太初混沌開,坤靈獨掌陰陽手。” “昆侖煉石,補天裂處,蒼生俯首。” “摶土為形,吹風化魄,人間初繡。” “立四極鰲足,斷虹鎮海,玄黃定,乾坤壽。” “偉哉媧皇,當證不朽!偉哉媧皇,當證不朽!” 慕容復是新的盤古世界的大道,慕容復的稱頌,便是大道對女媧的祝福。 李耳見狀,也心生感應,知曉了女媧的種種功德,也知道女媧此刻要沖擊圣位,也給女媧送去了祝福,稱頌道: “莫道神工難就,嘆媧皇,仁心恒久。” “藤灰止水,星羅重布,月輝如舊。” “五色云生,九霄霞涌,德輝長佑。” “看千秋萬代,桑田滄海,仰慈恩厚。” “偉哉媧皇,當證不朽!偉哉媧皇,當證不朽!” 兩大圣人同時祝福女媧,這帶來了極為充沛的氣運,一時之間,盤古世界的天庭的上空,演化出一幅幅女媧的功德圖,無窮的功德之光落在女媧的身上。 這一刻,女媧的功德,氣運,修為三者融洽,共同助力,她身上的氣息節節攀升,只是眨眼間,女媧便橫在時間線上,進入了天地朽而我不朽,日月滅而我不滅的道祖境界。 女媧立刻沖破盤古世界,來到太虛之中,看向慕容復,溫柔一笑道:“多謝。” 兩人對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女媧又看向李耳,問道:“敢問這位道友是?” 慕容復道:“此乃道德天尊李耳,是來觀摩和學習我創世的,方才他也祝福了你。” “多謝道友成人之美。”女媧行禮道。 “以道友的資質,便是沒有我,也照樣能夠成就萬劫不滅的金身,我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李耳說道,“何況觀道友的功德圖,讓我對創世之后,也有了規劃。” 李耳已經決定,他將化身盤古,開辟一方世界。 開辟世界之后,再化身女媧,捏土造人。 最后一氣化三清,為自己世界的道祖,不過他欠了慕容復一份因果,恐要讓慕容復在他的世界之中汲取一波大道。 “看來道友對于如何創世,已經有了想法,我很期待道友創世成功的那一天。”慕容復笑道,“現在太虛之中,能有道祖境界的,就我們三人而已。我們三人不如成立一個‘創世聯盟’,我為盟主,如何?” 慕容復認為道是沒有止境的,即便到了道祖的境界,也不能躺平擺爛,而是要繼續修行。 而修行,永遠就是“財法侶地”,其中“財地”對于道祖而言,便是自身掌控的世界,世界一旦秩序井然,便會源源不斷的誕生各種修行資源,那都是道祖優先享有的。 而“法”就是世界之內的各種修行道路,不管誕生什么新的修行道路,都會讓道祖的道變得更加完美,更加完善。 道祖是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時時刻刻都在進化,永無止境。 就像現在,新生的盤古世界之中時時在誕生新的道路,而慕容復不斷接受這些信息,去蕪存菁,被動的完成著自己道路的進化。 世上永遠沒有極致的完美,只有接近完美,絕對真理慕容復沒見到,道祖不過是掌握相對真理的人,在走向通往絕對真理的道路上。 而“侶”,便是同一個境界的道友,李耳和女媧都是這樣的人。 “善。”女媧道,“互通有無,有何不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