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催發年報-《我搶了別人的重生門票》
第(1/3)頁
“李師父,你明天要走嗎?”
“對啊,開學第一天,總要去打個卡,如果沒什么別的事,我頂多兩周就回來。”
“要不……我也去?”
“孩子怎么辦?”
“四個長輩還能餓著孩子不成?喂的話……讓凝姐順帶著喂一下……”
反正姜半夏覺得自己產量也不夠。
倒不是真的不夠,單純就是一不小心被偷吃了。
李揚想了想,說道:“要不這樣,你在家里待兩周,好歹給孩子喂個百天吧?然后我爭取把論文的事情忙完,后續接你去京城。”
李揚不舍得啊,李陵游這小子,攤上這么一對年輕的爸媽,已經夠倒霉的了。
要是再連一口吃的就被斷這么早,只怕影響以后的生長。
兩人帶孩子的時間屈指可數,小孩子磨人的時候是精神內耗?他們兩口真沒體驗過。
“好的好的……”
李揚那些話,還是激發了姜半夏的母性,覺得就這樣跑了,對孩子確實不太好。
她也不想讓家里人都陪著去京城,畢竟家里還有一個弟弟要照顧呢。
第二天,李揚就走了,開著嶄新的搖光。
之前那款沒辦法,是純電的,開不了那么遠,中途補電也比較麻煩。
搖光是增程,沒有續航焦慮,開起來舒坦多了。
開車越多的人,其實對于駕駛樂趣的閾值越低,怎么駕駛簡單就怎么來。
不像駕駛經驗少的,喜歡怎么復雜怎么來,累的一比不說,對車的磨損還大。
比如他現在,基本不怎么動……
即便是上千公里的長途,也能駕馭的游刃有余。
來到京城首先就是去學校打卡,順帶著在宿舍住了幾天,挽回了一點淡薄的室友情。
和樂偉他們,大一大二還吊兒郎當的,可越是臨近畢業,越是緊張。
畢業之后就要面對自己的人生,他們終究是年輕人,就像是還沒出窩的小鳥,面對人生的第一次飛行,誰也不知道會出現什么狀況。
唯有趁著最后一點時間好好準備準備。
李揚完全沒壓力。
主要也是他們這一屆運氣好,雖然論文也嚴格,可至少不會吹毛求疵,但凡言之有物,整體大差不差都能通過。
明年畢業的學生,可就要遭老罪嘍。
大名鼎鼎的天臨元年,即便是京大這種學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三天之后,李揚在京城組了一個局,邀請了五位半導體行業的年輕人,最大的也不過三十來歲。
半導體行業總會給別人一種門檻很高的感覺,實際上完全不是。
目前半導體已經覆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國內相關專業的人才數量極多,偏偏需求量又大。
國內半導體公司,無論是高端還是低端,怎么著都餓不死。
國內為了扶持半導體,更是各種政策傾斜,越是小公司反而活的越是滋潤。
只有個別大公司容易出現立項之后達不到預期,導致虧損出現。
畢竟大公司的競爭對手是世界頂流,難出成績也正常。
李揚這次整合幾家小公司,就是想給極影汽車設計一款屬于自己的芯。
車機芯片要求沒有手機芯片那么高,哪怕是現在14納米制程的手機芯片都有些不夠看了,怎么也得7納米才能算是高端機。
可是放在車機芯片上,28納米就是頂流。
很多合資車就幾個二極管,顯示屏都不給你,拿個收音機讓你聽個響就不錯了。
加裝一個當老人機都嫌卡的車機,收你三萬一點不過分……
實際上成本連兩百都不到。
即便是同一制程的芯片,車機芯片也沒手機芯片要求那么高,設計難度低了一倍不止,可車機芯片需求量一點都不少。
這是一個藍海市場。
李揚不想用聯發科的了,之前是沒得選。
現在有的選了,國內中芯前一段時間突破了14納米生產技術,滿足車機芯片綽綽有余。
缺的就是設計。
恰好,小公司最擅長的就是芯片設計,因為芯片代工他們做不來。
代工比設計難很多,非大企業沒辦法做。
于是,在吃了一頓飯后,李揚又請他們捏了個腳,第二天一家新公司就誕生了。
叫做無極半導體。
取名肯定得張揚點,這是約定俗成。
其中李揚占股14%,另外幾家都是拿自家公司入股,從一個小作坊正式朝著大企業轉變。
李揚個人投資兩個億作為前期項目研發,后續缺錢了融資就行,李揚前期不會拿太多東西。
就跟某魚一樣,李揚前期沒拿多少股份,現在經歷幾輪融資,手里的股份越來越多。
3月中旬,李揚又在京城見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對方有一個生產醫療器械的小作坊,倒不是經營方向有問題,單純就是缺錢。
以前聯系不上李揚,現在買了一輛搖光,恰好李揚對這個行業又有興趣,于是……雙方簽訂了一攬子合作計劃。
李揚給基礎訂單,確保他們公司有足夠的利潤進行高端器械的研發。
比如今年訂單兩個億,明年訂單只會多不會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