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校的期望-《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2/3)頁
“那不是師部令我等堅守七日掩護師主力撤退嗎?”楊瑞符微微一呆。
做為一營營長,他率部在閘北前沿陣地堅守兩個月,犧牲了差不多一半的弟兄,接受到撤退命令時,極其不情愿。而當師部來電告訴他撤到四行倉庫,就一個營堅守7天,掩護全軍撤退時,他是非常高興的。哪怕他知道,這一戰有極大可能導致他和部下全員戰死。
只有經歷過戰場的人才明白,當一次又一次看到那些曾經和自己在一個鍋里盛飯一塊床板上睡覺朝夕相對的兄弟,就那樣倒在敵人的炮火和子彈下,鮮血染紅土地,臉色變至蠟黃,再也拉不起再也喊不醒的時候,他們的心態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死亡,其實并不是那么令人恐懼,他們恐懼的是,不能守住兄弟付出了生命的陣地。如果可以,他們寧愿用自己的死亡來換取內心的安寧。
是的,生命固然寶貴,他們背后都有許多期盼著他們回家的父母妻兒,可當這樣的兩個選擇放在面前的時候,許多戰士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而不是茍且的活著。
用犧牲來換取哪怕一絲勝利的可能或許算不上很多人眼中的英雄,但無疑,他們是真正的戰士。
能走進這座倉庫的,都是戰士。
可在戰爭中,最悲劇的其實也是戰士。
對于交戰雙方來說,所有戰士,都不過是大人物棋盤上的棋子,他們的命運其實并不由自己掌握,哪怕是犧牲。
淞滬戰場上近百萬的軍人,放在兩國未來的歷史書上,不管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最終呈現出來的,其實不過是一串串冰冷的數字。
所以,哪怕是統領數百人的一營之長,楊瑞符也并不知道此次四行倉庫之戰背后蘊藏著的政治意義。
“此番大戰,淞滬繁華損失殆盡滿目瘡痍,租界卻可歌舞升平,我中華之土卻由洋人保得安寧,真是我輩軍人之恥!”陸軍中校眼中現出一抹濃濃的悲哀。“而我們此戰,也是要做給他們看的,給留于租界中的淞滬之民看的,給整個中華民眾看的,我們要告訴全中國,全世界,淞滬并沒有陷落,因為我們還在?!?
陸軍中校猛然回首,眼里露出一絲血色,嘶聲低吼:“知道嗎?從我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我就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打算,因為,這里是淞滬最后的陣地!不僅僅只是因為沒了退路?!?
看著幾位屬下肅立的身影,陸軍中校的聲音變得平靜:“這里,就是我謝某人的墳墓!但,在我謝某人死之前,日本人得付出足夠的代價?!?
“現在,你們懂了嗎?想在死之前干掉足夠多的日本人,我們需要的是強兵,而不是所謂資格。”
“而唐刀是怎樣干掉十五個鬼子的,我想你們也知道過程了,你們告訴我,如果易地而處,你們能不能比他做的更好?”陸軍中校目光銳利如刀。
“不能!”二連長鄧英斷然搖頭。“此子已經把單兵突襲戰術演繹至極致,別說我一營,就是整個88師,也無人能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