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只能期望殺來的中國空軍,有著不輸淞滬會戰初期中國空軍的實力,否則此次空戰之結局,必然不容樂觀。 如果日軍還有第二波次戰機抵達,搞不好這場由松江撤退之軍引起的空戰,將會以中方慘痛失利而告終。 根據史料,此時的中國空軍,所剩飛機絕不會超過90架,若在此再丟10架,幾乎可以算得上滅頂之災。 不僅僅是飛機數量,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損失更是讓人難以承受。 飛行員可不是陸軍,昨天還是農夫,今天扛著槍走上戰場就是一名戰士,哪怕是十不存一,人口基數足夠大的中國也能承受。 飛行員需要智慧的頭腦和足夠強健的身體,受過高學歷教育只不過是他們的起點,而其培訓周期更是要長達一年甚至幾年。 能戴上飛行頭盔握上方向舵的中國飛行員,無一不是這個時代的天之驕子。 而且唐刀心里更清楚,就是這批天之驕子,中國空軍最后的精銳,也即將消耗殆盡。 連綿三月的淞滬大戰,有90余名中國優秀飛行員和他們的戰機一起,永墜淞滬之空。 但這,不過是中國空軍悲哀之始。 日本擁有著完善的工業結構和強大的訓練基礎,飛機越打越多,歷經空戰的飛行員越打越強,而中國所有飛機都是從國外采購,打一架少一架。 歷經淞滬苦戰的中國飛行員每次駕機升空,往往要單挑對方10架甚至20架飛機。 這已經注定了中國空軍的小伙子們,無論再怎么驍勇善戰,技術無敵,最后都只有一個結局:殉國。 有著紅武士之稱的中國空軍的‘四大金剛’之一劉淬剛,率三架戰機半月前星夜馳援山西,天氣惡劣能見度極低,友機飛至途中只能返航,但其依然單機馳援,結果于撞上山西高平縣的魁星樓。 飛機沒有爆炸、沒有起火,就那樣靜靜地懸在樓上,懸在那座擁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古城樓上。 他的祖先,見證了這個后世子孫的英勇,頭顱垂下,手依然牢牢握住飛機的方向舵。 而另外兩位在淞滬空戰中大放異彩的‘東北飛鷹’和‘江南大地的鋼盔’,也將在未來的一月中分別戰死。 最后一位僅存的由飛行中隊長晉升為大隊長的李桂丹,也將在三月后血灑長空。 翻開當年中國空軍的花名冊:高志航、樂以琴、劉粹剛、李桂丹、沈崇海、陳懷民......那批在中國歷史的天空中刻下自己名字的精英飛行員的名字,全都伴隨著一個殘酷的事實:幾乎沒有一個活過1938年,幾乎沒有一個活過30歲。 此刻的他們,是否能創造一個奇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