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犧牲的痕跡-《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1/3)頁
因為唐刀大膽啟用日軍降兵以重炮轟擊第36步兵旅團,阻擊陣地上的中國軍人得以沒再用生命和日軍火炮抗衡。
雷雄所率領的增援之軍和陣地上原有的兩營一連在正面戰場上沒再傷亡一人,阻擊之戰就結束了。
但戰斗卻并沒有因為炮火熾烈就此結束,‘孤陵’在最后爆發出的爭奪戰,就是這場對于中日雙方來說都足夠血腥的阻擊戰中最后結束的。
原因是‘孤陵’上落下的全是日軍的重機槍兵和步兵炮兵,位于前線的日軍步兵說跑就跑,但‘孤陵’上可不能。
日軍是奉命撤退,可不是被重炮炸得潰退,第36步兵旅團好歹是日本華北派遣軍調過來的精銳,也不至于如此脆弱。
不是潰退,一向視裝備為生命的日軍可不敢丟棄裝備。
‘孤陵’上的日軍又處于戰場一側,他們收到全軍撤退命令的時間明顯比其他部隊要遠一些。
而且,阻擊陣地正面陣地上炮火連天,奇跡般一顆重炮炮彈都沒落下的‘孤陵’給人的感覺竟然成了最安全的地方,這也給其上被重炮下滑了的日軍造成了假象。
不動,比動要更安全。
或許只有負責提供炮擊坐標的胖大海知道其中的秘密。
那片山丘上己方戰死了一個警衛連外加好幾十名機槍兵,足足200多人吶!而其上的日本人被迫擊炮一通炸,威脅也小了一半,他不想那上面已經陷入沉眠的弟兄們尸骨無存。
在炮擊進行到大約20分鐘的時候,雷雄觀察到己方炮火足夠精準,雖偶爾有炮彈落在戰壕附近,但還未出現連自己人一起干掉的現象,再看看正面戰場上的日軍狼奔豬突已是毫無戰意,決定利用這個間隙,奪回‘孤陵’這個對防線極其重要的高地。
雷雄能成為唐刀最為信賴的副手,絕不是僅僅只是唐刀對他足夠信任,而是,他本身的能力極強。
常年于基層擔任指揮官的經歷,就像是在給他打地基,等到這次淞滬會戰,這個擔任火力支援連連長的陸軍上尉厚積薄發,展現出令人側目的指揮能力和決斷。
不管是在四行一戰中聽從唐刀的建議違令炸斷所有退路堅守倉庫,還是在白鶴港大橋擔任第一指揮官以地面伏擊戰術干掉日軍六架戰機并徹底粉碎日軍化裝前來偷襲的粗糙特種戰,都是雷雄高于他目前軍銜的果斷和指揮能力的體現。
雖然在那一刻,己方炮火幾乎已經可以主宰戰場,但他依然做出了未雨綢繆的戰術布置---利用日軍混亂之時,搶回‘孤陵’高地。
他必須考慮如果日軍從十八師團處增援,唐刀所率主力不得不將炮口調轉的可能性。失去重炮之威,日軍絕不會放過眼前的中國步兵們。
所以雷雄當機立斷,命令冷鋒帶他手下的兩個步兵班去干掉還在‘孤陵’上活動的日軍,奪回‘孤陵’。
冷鋒帶著已經成為班長的顧西水的一班和二班在炮聲隆隆中向‘孤陵’機動。
而山丘上的日軍那一刻已經接到撤退命令,正抬著重機槍拖著兩門步兵炮往下撤。
兩個擁有數桿沖鋒槍和駁殼槍的步兵班根本沒有想象中的攻堅,就在山丘底下候了個正著。
不過30米的距離,匆忙迎敵的幾挺重機槍都還沒來得及射出幾發子彈,就被一票戰斗經驗豐富的步兵投來雨點般的手榴彈給炸哭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