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井上小樹是這個陣地的最高指揮官之一。 為什么說只能算得上之一,因為,該陣地還有一名和他同級別的軍官,而且雙方也就是軍銜相同,但職責不同。 對方那一百多號人,并不歸屬他指揮,他能指揮的,就是自己麾下那90多人,以及..... 以及那些高頭大馬。 是的,井上小樹是陸軍大尉,但他并不是步兵,而是日本陸軍中最高貴的兵種----騎兵。 做為日本陸軍在陸地上機動力最強的兵種之一,原本屬于井上小樹的戰(zhàn)場是那些激戰(zhàn)的曠野,騎兵大尉最喜歡的戰(zhàn)斗模式是騎在風馳電掣的馬背上,揮舞著雪亮馬刀,追擊著已經(jīng)在步兵攻擊中開始潰退的敵軍步兵。 無論敵軍是負隅頑抗,還是跪地乞降,迎接他們的,不過都是一種模式。 雪亮刀鋒劃過,頭顱飛起,血花綻放! 在帝國騎兵的鐵蹄面前,一切抵抗皆是虛妄。 但顯然,這片山區(qū)絕不是適合帝國騎兵的戰(zhàn)場,狹小的空間只需給敵人兩挺機槍,帝國騎兵的鐵蹄再如何堅固,也會被射得血肉橫飛。 所以,井上小樹對自己目前的境遇還算滿意,前方戰(zhàn)斗的再如何焦灼再如何激烈也不關他事,他今天的任務,不是沖鋒,不是追擊,而是防御,只需要守好那幫絲毫不顧帝國步兵禮儀,動不動就露個大肩膀頭子顯得無比粗鄙的炮兵們就行了。 是的,這塊陣地,不是他處,就是后藤甲子南大左布設的山炮陣地。 75mm口徑的山炮,和淞滬會戰(zhàn)中動輒被使用的155口徑、200口徑等大口徑重炮比起來,就是個卑微的小弟弟,但在這里,就是最牛逼的大殺器。 別看只有75mm口徑,但這可是榴彈炮,殺傷半徑高達10米,而且4門山炮足以在30分鐘內(nèi),投擲超過150發(fā)炮彈,山坡上那些大彈坑,基本都是這些火炮留下的。 而陣地上中國軍人的傷亡,也至少有超過一半是這種火炮造成的,這意味著區(qū)區(qū)4門山炮,幾乎占據(jù)了后藤甲子南近一半的重火力,其重要性遠遠超過類似于小口徑加農(nóng)炮的92步兵炮。 鑒于將陣地靠的太前被中國人小炮集火炸了個天翻地覆的步兵炮陣地這個前車之鑒,日本陸軍大左根據(jù)中國82迫擊炮的最大射程2500米,將自己的四個大殺器放到了自己臨時指揮部的后方1200米處。 當然了,為了避免中國人來個后路包抄,不光堵了自己后路還襲擊自己的山炮兵陣地,日本陸軍大左可也是下了血本。 留在后方的步兵高達兩個步兵小隊不說,還把跟隨主力行軍的騎兵中隊也留在了炮兵陣地周圍。 說白了,這里原本擁有高達200余日軍騎步兵構(gòu)筑的后翼防線,對于所有能參戰(zhàn)步兵不過千人的情況下,還要安排近五分之一的兵力駐守后方,日本陸軍大左絕對是下足了本錢。 而且,步兵戰(zhàn)壕距離位于正中央炮兵陣地足有200米,這是留足了給炮兵發(fā)揮的空間,任何企圖接近步兵防線的部隊,都會遭遇步兵和炮兵的打擊。 用后藤甲子南大左的原話說:中國人不愚蠢便罷,若他們真要做出如此愚蠢舉動,那就讓我部后方成為他們的流血之地。 這位日本陸軍大左倒不是吹牛逼,四門山炮在這片山嶺就是王炸,只要步兵防線能將對方步兵阻擋在兩百米之外,山炮噴吐出的烈焰甚至能將鋼鐵都熔化,那更別說脆弱的人體了。 而且,就算中國人發(fā)了狠,動用超過千人級別的軍隊沖擊這道防線,他們也絕對無法在15分鐘之內(nèi)攻破防線吧!別忘了,其步兵主力就在2000米之外,或許拿正面陣地沒多少辦法,全軍回援的話,所有敢于拋掉地理優(yōu)勢的中國軍隊,將會被他一口吞個干凈。 可別小看這200余步騎兵,兩個屬于108步兵聯(lián)隊部護衛(wèi)步兵中隊的步兵小隊都屬于加強型,各自兵力高達4個步兵小分隊合計60余人不說,而且每個步兵小分隊都擁有一挺96式輕機槍和一具擲彈筒。 那意味著別看是兩個步兵小隊,其輕機槍將高達8挺,擲彈筒也達8具。 而日軍的騎兵中隊,在進入中國北方之后,根據(jù)中國戰(zhàn)場也做出了自己的改變,他們不光裝備了馬刀、騎槍,還專門攜帶有輕機槍、重機槍、擲彈筒。 可騎戰(zhàn),可步戰(zhàn),是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對各師團麾下騎兵聯(lián)隊提出的要求,類似于西方國度正在退出歷史舞臺的龍騎兵。 一戰(zhàn)中大顯身手的龍騎兵,因為坦克、卡車等機械化設備的大量應用,失去了機動力的優(yōu)勢,注定會被機械化兵團給取代。 但在中國,上馬可靠馬速沖刺,下馬可依托戰(zhàn)壕形成類似于步兵戰(zhàn)斗力的龍騎兵,絕對強悍。 不然的話,下熊元怎么可能連續(xù)兩次派出自己麾下的騎兵中隊,那可是精銳的代名詞。 就這200多人,若是拼力防御起來,戰(zhàn)斗力絕不會弱。 就像未來的關家坳之戰(zhàn),都還沒有山炮助陣,被八十集團軍動用一師之力圍上的山崎大隊,硬是憑借著匆忙構(gòu)筑的土木工事,抵擋了數(shù)千人的圍攻,最終撐到了援軍抵達。 雖然最終戰(zhàn)死了500余,但他們最終沒有被全殲,還讓勃然大怒和指揮官爭執(zhí)起來的程旅長損失慘重。 當然了,那倒不是說日軍就牛逼的不得行,那主要是921師根本沒有可破堅固工事的步兵炮,如果換成裝備有37毫米戰(zhàn)防炮和步兵炮的四行團出馬,就日軍那倉促構(gòu)筑的工事,不給他們轟成渣才怪。 但母庸置疑,日軍一旦擁有工事,并拼力死守的話,還真是塊硬骨頭,是牙口不夠好,絕對能崩掉對方一嘴牙的狠角色。 或許,雖然后藤甲子南沒有明說,這個孤懸于主力后方達1200米遠的炮兵陣地,還是這位主動拋出來的誘餌。 就像是魚鉤上掛著的魚餌,聞著挺香,但吞下肚,真的會要命的。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前線兵力奇缺,日本陸軍大左迫不得已,將后方的一個步兵小隊調(diào)離補充至前線。 于是,位于最后方長達700米的圓形防御陣地上,僅剩下一個步兵小隊63人,最牛逼的存在,自然是下馬的井上小樹陸軍大尉所率領的90多名高貴的帝國騎兵了。 開戰(zhàn)兩三個小時了,前方后方皆炮聲隆隆,渣渣步兵們卻毫無成果,處于最后方的井上大尉本來還挺緊張,對周圍山野拿著望遠鏡是瞅了又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