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次傾力投入的轟炸行動,竟然以兩敗俱傷為結局,這是矢志復仇的日本海軍航空兵們沒想到的。 3名日軍飛行員當場被燒死,一名僥幸未死被爆炸震暈的日軍飛行員則被憤怒的村民給倒吊在山里的大樹上,等鄉公所的人趕來,打算弄個活的去縣里領賞,卻發現這個渾身浴血的日軍飛行員身上早已爬滿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山螞蟻。 然并卵,那并沒有什么鳥用,沒用光的航空燃油被點燃后形成的爆炸連距離100多米的中方村民都有人受傷,更別說距離飛機只有不到10米的日本人了。 別說活不活的問題了,身上的肉都不知道被啃食了多少! 像這樣一架大家伙,咋說不得撈出幾百大洋呢?圍過來的這個山村村民們這會兒想得還是抓住鬼子飛行員好家家戶戶分錢。 你別說,日本飛行員這技術水平真的是杠杠的,一架97爆轟機小半個機翼都被炮彈片給削掉了,機尾部還有一個臉盆大小的洞,就這樣,這架轟炸機都還迫降于距離山城20公里外的一片農田。 仰首望去,至少20架雙翼戰機轟鳴著從4000米高空俯沖而下,直奔機群殺來。 最終,這架日軍轟炸機不僅被米國人派來的工程師研究了個透,還被中方維修好后投入現役,并參加了后來對日軍占領的江漢機場的轟炸。 傷的那個,中方士兵們就算有心想弄個活的,也沒得辦法,就他們這幫雜兵,殺人的水平不高,救人的水平更是近乎于無。 但大日本帝國海軍飛行員們那是何等的驕傲自負,尤其是看到一群接近‘野蠻人’圍過來的時候,如何能讓自己落到這樣一群敵人手中,立刻用手槍射擊。 但要被犧牲的,可不僅僅只是燃燒的城市,還有戰機和飛行員,奉命起飛的32架伊系列戰機,他們的作用就是誘餌,誘使日本護航機群對他們進行追擊,在更高空中盤旋的野貓戰機機群才會俯沖而下對日本轟炸機群進行打擊。 然后,他就聽到了無線電中傳來的呼喊聲。 如果將數量擴展至100,他們就算能和對方殺個旗鼓相當,但其實也是他們輸了。 叫嚷得最兇的年輕村民也立馬慫了不敢再提此事,該村當時是死了三個人,但該村從軍者可有50男,最終13年后回村者不過老人一人。 他的堂兄弟、發小盡皆戰死!全村76戶,皆掛白幡! 但防御方的努力并不是毫無作用,若是擁有酷烈而堅決的反擊,一樣會在敵人身上留下可怕的傷口。 “死的也能換錢,活的不要了,拿他們的腦袋祭奠我們的人?!彪S著村長一聲令下,全村老少立即散開,把破破爛爛的日軍飛機給圍死。 另一架日本轟炸機則是選擇迫降在一道簡易公路上,他們的命明顯要比同僚好上那么一丟丟,因為他們選擇的這個位置,簡直絕了,正好是一個防空團的觀察哨卡所在。 因為,米方那邊為了不再度刺激日本人,已經聲明過,短期內不會再提供完整戰機,中方這邊是損失一架就少一架,而擁有完整軍工體系的日本會不斷投入戰機。 但對于頂著密集的地面防空炮火傾瀉完炸彈的日本機群來說,他們的損失可絕不只是這9架轟炸機,他們的災難其實才剛剛開始。 士兵們在那一刻紛紛覺得,還是陸軍好,好歹還配發一頂鋼盔,你看這些飛天上的,戴個皮帽子除了好看點兒有個基霸用。 畢竟,要想從彈幕中沖出來,高度緊張的腦神經可不是說很快就能恢復,而負責在伏擊空域的中方飛行員們可是以逸待勞。 沈崇海、張大飛、林恒等6人,已經是中國當時最出色的飛行員,在擁有突襲和唐刀為他們制定的針對性戰術以及以多打少的情況下,依舊無比艱難,甚至差點兒損失了沈崇海這個王牌飛行員。 然后,這架轟炸機上剛死里逃生的日本海軍4人機組就迎來了他們人生最至暗的時刻。 中方村民們很清楚,光靠土炮是殺不死這些死硬死硬的日本人的,他們祭出這門擁有100年歷史土炮的目的,更多的是震懾以及吸引日本人注意力。 “帝國勇士,隨我殺敵,此戰,必將中國人最后的空中抵抗,一舉粉碎!” 24VS24,聞名于后世的璧山空戰第一彈,開啟! 。。。。。。。。。。。。。 PS:評論區有讀者朋友說不應該取章節名‘大轟炸’而應該取‘防空大反擊’更合適,風月其實也是思考過的,后來終究還是取名大轟炸,本書是在曾經發生的歷史上加以演義,但風月依舊希望我和我的書友們不要忘記那段最黑暗也是最光輝的歷史,希望能以此章對那一天曾經發生過的那段真實歷史紀念!(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