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日軍方面加強了對中方飛機場附近的情報滲透,有了這種預兆,這名怒火滔天的日本海軍大佐聯隊長也只能先把報復放一邊兒,轉而注重己方的空中防御。 或許這也是日本人最接近重創四行團的一次,而且代價不用太大,但因為中方一次出色的佯動,日本人失去了這個機會。 當天夜間,船隊終于抵達石牌要塞港口,根據先前制定好的計劃,人員和馬匹最先登錄至江岸,而后是防空營,最后才是各種裝備和物資。 在即將抵達之前,四行團團部就和18軍軍部進行了聯絡,那邊也回復電文表示歡迎,并通知四行團抵達石牌后所有防務皆由11師師部負責指揮。 駐守石牌要塞的18軍第11師則在船隊靠岸后派出了一個少將旅長來接洽,并派出一個步兵營來協助四行團登陸并暫時進入山谷中駐扎。 這也都是為第二天白天的防空做準備,都已經到這兒了,人員和物資都擠在狹窄的江岸上再被日機給轟炸了,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那位胡姓師長對四行團的到來顯然也很重視,用一名主力旅少將來迎接唐刀這個上校,顯然也是拔高了規格。 只是,或許已經是深夜11時,那位少將已經入睡,又或是山高路險,抵達這里需要時間,船隊靠岸后,除了現場的一個11師連長,再無其他人。 唐刀干脆也不再等,就開始下人卸物資。 原本那位少將旅長對自己一個堂堂少將前來迎接低自己一個級別的陸軍上校還頗有微詞,但抵達現場沒多久,這名陸軍少將的眼中除了凜然,再無不滿。 四行團特種團的編制他知道,兵力高達5000人,幾乎和他一個主力旅齊平。 但做為一個黃埔出身的高材生,又是戰區數得著的精銳步兵旅主官,他更知道,能不能打勝仗,看得可不是人多。 如果論人多,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江夏會戰,那一仗不是中方以兩倍優勢對敵,最終結果不都是敗了? 一支軍隊,有沒有戰斗力,光看軍紀就夠了。 數千人還有上千匹馱馬下船,人喊馬嘶的動靜不得數里外就知道? 可當這位陸軍少將一路走來,所聽到的嘈雜聲微乎其微,等距離碼頭還有兩里路時,他甚至還遭到了哨兵盤查。 如果是11師的也就罷了,那說明他11師治軍嚴明,但讓這位陸軍少將震驚的是,那個擁有明哨暗哨的哨卡竟然是四行團的。 聽他的衛兵自報身份并檢查完證件,這才客客氣氣放行。 而11師的哨卡,是再走了兩三百米才遇到,而且一看到他,連證件都沒檢查,就立即恭恭敬敬行禮并搬開路障放行。 換成平常,這倒也沒啥,畢竟他穿著少將制服,又有衛隊,在11師的防區內幾乎沒有人阻攔過,他也早已習慣了。 可現在這么一對比,高下立判,人家四行團才不管你穿的什么制服,一切照規矩來。 雖然陸軍少將的身邊有一個挎著沖鋒槍的警衛排,但陸軍少將分明感覺到,那個臨時哨卡可絕不止那五六名荷槍實彈的軍人,至少還有上十人隱藏于黑暗中的山坡上。 但凡遭遇攻擊,那些隱藏于黑暗中的槍口一定會毫不猶豫噴出致命烈焰。 不要問陸軍少將怎么知道的,那是一個從軍超過15年的老兵的直覺。 從黃埔軍校畢業后,這位少將可是從排長一路干起,歷經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直至戰爭開啟后的第二年因為戰功卓越,才提拔為少將旅長的。 別看他現在已經是一名顯赫的將官,真要讓他提起槍和日本人拼命,他可是不弱于那些精兵的。 這位老行伍的判斷還真沒錯,率先登陸的山地步兵連向登陸場的外圍派出去6個步兵班,在11師原有的哨卡前再延伸300米為全團警戒。 之所以沒有更遠,那是還未和11師完成接洽,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才沒這么做,否則山地步兵連將向外最少延伸5里路,以避免正在卸物資的區域被迫擊炮炮擊。 一個步兵班,除了班長帶的五名士兵暴露在外,其余10人,包括精準射手、機槍手、迫擊炮手,全部隱藏在距離哨卡50米外的臨時工事里。 如果遭遇攻擊,占領制高點的10名士兵完全有信心將一個步兵排級的敵人擋住并擊退。 這位陸軍少將也就是挺講規矩,在先檢查了山地步兵連那位班長主動遞過來的證件后,也報出自己的軍職并出示了自己的證件,否則,別說他一個少將,就是胡大師長本人前來,他們也沒法強行通過這個哨卡。 “你去接一下唐刀,順便看一下四行團是不是傳說中那么強,如果名氣大于實力,你負責接待一下即可。至于防區分配,就讓他們負責外圍好了,正好把我師主力替換出來。”少將旅長想起臨行前那位驕傲的師座長官給自己的交待,心中已經開始打鼓。 古人云:知微見著!僅是四行團一個小小哨卡,就已經體現出如此嚴明軍紀,可以想見他們全團究竟是怎樣的一支軍隊。 又接連通過兩道哨卡,少將旅長才抵達碼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