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章 朝天闕!-《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1/3)頁
趙君麥和白勝以及數百工兵們帶著數萬青壯開啟了日以繼日的構筑工事,身為作戰處長的唐刀自然也沒法閑著。
在抵達衡陽城的當天,他就進入指揮部,分配各師、旅、團陣地工作,四行團團部的工作就暫由夜承桓統領。
澹臺云舒和唐山河要在當天下午搭乘米國的運輸機回山城,原本說好唐刀兩口子要去送送的,結果唐刀這一抵達衡陽指揮部就忙得腳不沾地,而那邊澹臺明月做為曾經的太行醫院的院長,需要負責協調已經第一批被專機運抵衡陽的600醫護人員。
衡陽野戰醫院的所在地已經確定,就在原來是要當指揮部的中央銀行地下室,那里位置足夠大也夠結實,無懼重炮轟擊,利于醫護和傷員的安全,方顯絕就主動提出將這里給野戰醫院。
方顯絕很清楚,城內加上那個不足2000人的警備團,總兵力就2.2萬人,死一個就少一個,而傷員如果經過治療被治愈,以后就還有重返戰場的可能性,他第10軍經此一戰還能不能有以往的一半戰力,可就全看這幫唐刀從華北調來的這個醫護團體了。
對于一名將軍來說,軍隊的戰斗力幾乎和他的生命一樣重要,自然也不會吝嗇于一個區區場所了。
除此之外,野戰醫院還需要挖掘四條可供車輛人員進出的交通壕以及更多的地下防炮洞。
畢竟,光那個不過2000平米的地下室,可無法容納太多傷員。
而這,都需要人去協調和聯絡,而對雙方都不陌生的澹臺明月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事實證明,這個建議對未來的衡陽之戰能夠勝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全城傷兵過萬人,僅是重傷兵都高達4500余人,別說2000平米的地下室待不下如此多傷兵,就是兩個足球場也放不下。
但傷兵們幾乎都活到了戰后,那還得歸功于哪怕在戰時依舊不停歇對地下進行挖掘的‘預備隊’們,他們在漫長到令人絕望的防御戰中完成了一件不可思議的壯舉,圍繞著野戰醫院周邊,掏出10個大型地下庇護所,平均每個庇護所將近1500平米。
為此,參與挖掘的1.5萬人,被日軍火炮炸死近1000人,可以說,工地上每天都在死人,死很多人,泥土里浸染著血肉。
唐刀兩口子都忙得要死,最終只能通知剛抵達機場正在機場集結的澹臺明鏡代表他們兩口子送老父親了。
澹臺明鏡所在的步兵連,可是冀南警備旅半年前從7000人中抽調的精銳老兵所組建的。
所用的裝備都是最新式的,能被抽調到該連的,最少也得是兩年軍齡,軍銜少說也得是下士,步兵班長基本都是一級軍士長,放在其他部隊,就是少尉軍銜。
澹臺明鏡這一年多在警備旅戰功卓著,早就晉升為二級軍士長了,也不過是個副排長兼步兵班班長。
原本雷雄考慮到唐刀兩口子已經在衡陽前線了,并不想把澹臺明鏡這個澹臺家的最后一根獨苗也派到衡陽,可澹臺明鏡卻是直接找到旅部,一封血書讓雷雄也是沒招了。
最終還是唐刀征求過澹臺明月意見后發電同意讓他來衡陽。
“阿爸希望我們姐弟兩個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我想要過的生活,就是陪著你,無論你在戰場還是什么地方,阿弟現在已經20歲了,他不再是個孩子,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澹臺明月雖然眼中露出哀傷,卻也尊重了澹臺明鏡自己的人生選擇。
所有中國人,想要過自己喜歡的日子的前提,就是得贏下這場戰爭,沒有人能靠逃就能逃得脫的。
沒看到女兒女婿兩人的身影,雖然很理解但依舊有些失望的澹臺云舒微微嘆了口氣,看著一身戎裝掛著二級軍士長軍銜再也沒有絲毫稚氣的兒子,心中又是狠狠一疼。
如果不是想著外孫尚且年幼,老妻一人苦守家門,他一雙兒女都在此地,他這個當爹的怎么舍得離開這里?
縱然是即將到來的血雨腥風又何妨,要死,一家人也是一起死得整整齊齊,總之不會那么孤單罷了。
“阿爸,你放心,打完這場仗后,我會和阿姐、姐夫一起回去看望你和阿媽的。”澹臺明鏡哪能不知道自己老爹的心思,卻是自信的拍拍背在身后的突擊步槍。
這個自信還真不是澹臺明鏡想安慰自家老爹,那真的是來自于他所背的槍械。
這桿槍真的是太牛逼了。
這款在3個月前由太行兵工廠研發并開始小規模列裝突擊步槍的性能遠超以前四行團裝備的捷克半自動步槍。
該搶不僅性能可靠,操作簡便,極易維護,其威力更是比普通步槍更大,在100米距離上能擊穿6毫米厚的鋼板、150毫米厚的磚墻、300毫米厚的土層或400毫米厚的木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