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楚先鋒軍覆滅-《大魏宮廷》
第(2/3)頁
不可否認,楚軍為了活命,的確很瘋狂,但陳適與他那近五千鄢陵兵就像是三顆釘子一樣,死死地釘在三座浮橋邊上。
若在平時,鄢水北岸多達三四萬的楚軍敗卒不費多少工夫便能將這股兵力吃掉,可眼下,由于身后方浚水營魏兵的逼近,那些楚兵哪里還有與陳適軍糾纏的心思。
見浮橋已失,為了活命而愈加瘋狂的楚兵們紛紛跳下了鄢水,企圖游淌到對岸。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當壯觀的景象,只見那鄢水北岸密密麻麻的楚兵,爭先恐后地跳入鄢水,從鳥瞰角度看,水面上盡是密密麻麻的黑點。
而就在這時,鄢水上游忽然涌下一股湍急的水勢,竟將水中的那些楚兵沖入了下游。
趕上了么?
陳適下意識地望了一眼上游的方向。
掘壩放水,這并不是趙弘潤給予的指示,而是陳適自己的判斷。
畢竟趙弘潤并不覺得僅僅兩三日的蓄水,能給楚軍帶來怎樣的殺傷力。
當然,主要是他不認為陳適能在一日內筑起水壩,畢竟那時候陳適對于到上游筑壩一事可是非常抵觸的,因此,他就也沒有將這個水壩考慮在內,純粹只是將“筑壩”之事當成誘使楚軍渡河進攻的誘餌罷了。
恐怕趙弘潤也沒有想到,陳適在一日之內就完成了筑壩之事。
其實仔細想想,這也不奇怪,畢竟當時陳適主觀判斷趙弘潤將他調離鄢陵,必定會使鄢陵陷落,因此,他希望盡早建造水壩,隨時準備支援鄢陵。
至于為何一定要筑壩,那是因為陳適覺得他前一陣子拒不交出兵權的做法使那位肅王對他產生了偏見,因此,只有了完成了那位肅王殿下所分派的任務后,他才能伺機再做點別的什么。
不過顯然陳適也沒想到,他在三日前憋著火氣含憤與麾下士卒筑造的水壩,這會兒在堵截楚軍時卻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這真可謂是世事難料。
由于鄢水上游開壩放水,致使這片水域的水位大幅度上升,水勢也比之前湍急了許多,雖然遠遠不如汛期時的鄢水,但卻足以嚇住那些企圖從鄢水游淌渡河的楚兵。
怎么辦?怎么辦?
一時間,幾乎所有的楚兵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前有阻擋、后有追兵,眼下的他們簡直就是腹背受敵的絕境,而讓他們感到絕望的是,身后浚水營的魏兵絲毫不肯憐憫、可憐他們,驅使著那兩百輛堪稱堡壘般的恐怖戰車,排成一條直線,企圖將他們全部驅趕下鄢水。
“啊――”
“啊啊啊――”
數以千計的楚兵由于同澤的推攘,不幸地被擠入鄢水,驚恐地叫著,被沖到下游,生死不知。
眼瞅著這一幕,離河岸最近的楚兵們恐懼地往后擠,可在他們身后,兩百輛戰車一面徐徐推進,一面由上方車廂內的弩兵發射弩矢,一片片地射殺離他們最近的楚兵。
盡管鄢陵北岸的楚兵仍有三萬之眾,可一臉驚恐擁擠在一塊的他們,簡直就是三萬頭待宰的牲口,毫無斗志可言。
等待著他們的命運,除了被浚水營的魏兵射殺,就是被戰車隊逼入鄢水。
這一幕,即便是浚水營大將軍百里跋,心中亦有些不忍。
但不忍歸不忍,他下達的將令可不會更改。
畢竟收納楚軍俘虜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要知道在楚國,平民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有貴族血統與沒有貴族血統完全是天壤之別的待遇,就算魏國俘虜了這些楚兵,楚國日后也不可能用贖買的方式將這些士卒贖回,楚國只會贖回軍中的將領,以及熊氏一族的貴族,比如平輿君熊琥。
至于這些普通的楚兵,楚國有的是人口,根本不會在乎。
兵沒了,重新再招募就是了,畢竟楚國的疆域可是魏國的四倍!
何必花大量的物資去贖回一群打了敗仗的士卒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