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善后-《大魏宮廷》
第(1/3)頁
洪德十七年三月上旬,趙弘潤率領(lǐng)著麾下大軍徐徐撤離楚國境內(nèi),在退出了最后一座楚國城池汝南后,沿著上蔡、西平這個路線,來到了召陵城。
而如今召陵城的代縣令,原臨潁縣縣令趙準,早已收到了消息,吩咐麾下兩千余安陵衛(wèi)戎軍,在城外設(shè)了許多粥場,對此番跟隨趙弘潤大軍而來的那眾多的楚國平民無償發(fā)放米粥。
不得不說,當(dāng)趙準瞧見那浩大的人海時,儼然是看傻了眼。
要知道此番趙弘潤帶來的,光是軍隊就有兩萬五千浚水軍魏兵、一萬鄢陵軍,還有不包括谷粱崴、巫馬焦、伍忌三將麾下一萬五千名平暘軍的、屈塍麾下三萬五千名平暘軍士卒,整整七萬軍隊。
而令人震撼的是,跟隨這七萬大軍跋涉至召陵縣的楚國平民,其數(shù)量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粗略估計,大概就有二十幾萬人。
這個龐大的數(shù)字,讓代召陵縣令趙準冷汗淋漓,小心地試探這位肅王殿下準備將這二十幾萬的楚民安置在何處。
要知道,雖然他趙準亦收復(fù)了西平縣,但由于此番楚國攻打魏國的關(guān)系,西平縣作為魏國境內(nèi)南面最靠近魏楚兩國邊境、即上蔡地域的城池,不夸張地說,一開始就已然淪陷。
楚軍在西華縣燒殺搶掠,幾乎殺掉了三成的人口,可以說是除了召陵縣外,此次戰(zhàn)役中受戰(zhàn)火波及最嚴重的城縣。
因此,當(dāng)趙準率軍收復(fù)了西平縣后,西平縣內(nèi)的魏國百姓紛紛遷往召陵,以至于趙弘潤前些日子路過的西平縣,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
這也難怪,想來西平縣的魏國百姓非常畏懼楚國日后或許會再次攻打魏國。因此紛紛逃到了召陵,畢竟召陵城有漯河之險,雖然是當(dāng)初楚軍第二波攻勢中的目標,但卻幾乎是最后一座淪陷的城池,可想而知召陵城抵御外敵的防御力。
“放心,本王從未想過要將這些楚民安置在召陵。”
在聽到趙準試探性的詢問后。趙弘潤笑著寬慰道。
開玩笑,將這二十幾萬楚民安置在召陵?
這簡直就是自找麻煩!
要知道,此刻召陵城內(nèi)的百姓,除了本地人以外,幾乎都是從西平縣遷來的魏民,而召陵、西平兩城,作為這場戰(zhàn)役中軍民傷亡最嚴峻的兩地,可想而知這些魏民對楚人的憎恨與仇視。
此時若趙弘潤將那二十幾萬楚國平民拆散,留一部分安置在召陵。那么一旦他的大軍離開召陵一帶,召陵城內(nèi)的魏人與楚人們勢必會相互廝殺起來。
想來這種事,還是盡量能避免就避免為妙。
“下官這就放心了。”
聽聞趙弘潤的寬慰,趙準暗自松了口氣,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小聲說道:“也得虧是肅王殿下,要是換做旁人,下令叫我召陵分出米糧。熬粥發(fā)放給那些楚人,恐怕城內(nèi)的軍民早就暴動了……”
這倒是實情。畢竟召陵、西平是最靠近魏楚兩國邊境的,因此,趙弘潤這些日子以來的大捷,早已傳遍這一帶,因此,這一帶的魏國百姓對這位將他們從萬惡的楚軍手中解救出來、并揮軍重創(chuàng)了楚國的肅王殿下。普遍都報以尊敬與感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