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何那一百名汾陘塞的精銳士卒,會如此輕易地死去。……據我刑部推斷,襲擊那支楚使的隊伍,人數并不會很多,按理來說,根本不至于叫那近兩百人連呼救、傳信的機會都沒有。” 怎么可能會是汾陘塞? 腦海中回想起汾陘塞大將軍徐殷那粗獷豪爽的樣子,趙弘潤搖搖頭將這個猜測拋之腦后。 可能是見趙弘潤已經猜到了自己心中所想,刑部尚書周焉索性也不再隱瞞什么,壓低聲音說道:“只是嫌疑者之一。” “不可能!”趙弘潤搖了搖頭,否決道:“徐殷大將軍曾是父皇的宗衛,怎么可能做出這種事來?” 周焉搖搖頭,冷靜地說道:“周某只是就事論事地分析案例。那次護送楚使的是汾陘塞的士卒,若他們果真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遇害,那么,最大的嫌疑,就是汾陘塞的將領,不排除甚至是徐殷大將軍的可能。” “……” “當然,周某也考慮過徐殷大將軍對陛下的忠誠,但他麾下的兵將們呢?汾陘塞附近,曾多次遭到楚人的軍隊攻打,而居住在那附近的,皆是汾陘塞內兵將的家眷……” “不會是汾陘塞的兵將。”趙弘潤搖了搖頭,正色說道:“周尚書只考慮汾陘塞的兵將對楚人滿懷恨意,但卻未考慮到……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我大魏與楚國交戰,哪方更有勝算?相信汾陘塞的兵將,都很清楚彼此孰強孰弱,因此,說他們是想借機報復楚人,與楚人開戰,這個理由太牽強了。……再者,為什么是在雍丘?” 楚使曾在雍丘小住,向大梁遞交國書,等待我大梁允許其入城的回覆…… 周焉思忖了一陣,古怪說道:“假冒迎使的禮部官員?” 說著,他摸了摸胡須,喃喃說道:“這么說來,反而是兵部轄下的駕部司署,更有嫌疑。”注:駕部負責國家境內的驛館,容易掌握楚使的具體行蹤。 可是仔細想想,刑部尚書周焉不禁頭疼起來。 要知道,無論兇手是何人,只要坐定了是魏人的事實,將其追查清楚、昭告天下,都不是一件對大魏有利的事。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焉查到后來,都不怎么想再追查下去。 “殿下,您真要追查出真相么?……周某以為,或許在此結案,更為妥當。” 他勸說趙弘潤道。 趙弘潤明白周焉的意思,要知道如今的局勢,楚人咬定是魏人所為,而大魏朝廷則咬定是暘城君熊拓所為。 可突然有一天,大魏朝廷查出了兇手,查證兇手竟然是魏人,這要如何收場?如何面對楚國的指責? “將罪名丟給暘城君熊拓?呵!”趙弘潤淡笑著搖了搖頭,旋即目視著刑部尚書周焉,鄭重地說道:“周尚書,那可是一群企圖顛覆我大魏的家伙啊!……刑部可以遮蓋真相,可是,如何保證那些潛伏在暗中,企圖對我大魏不利的家伙,不會再次針對我大魏使出陰謀呢?” “……”刑部尚書周焉眼神一凜。 正如趙弘潤所言,周焉因為發現兇手極有可能是他們魏人,從而失去了追查兇手的熱情,還真忽略了,那些襲擊了楚使的家伙,恐怕是純粹為了使大魏陷入與楚國的戰火,這才殺害了那些楚人。 留這樣的一群家伙潛伏內國內,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這里,刑部尚書周焉重重點了點頭:“殿下放心,周某必定會追查出真相!” “有勞周尚書了。”趙弘潤起身告辭道。 “職責所在。……殿下慢走。” “不必送。”(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