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熔鑄鐵劍-《大魏宮廷》
第(2/3)頁
趙弘潤感覺。這名叫做丁鈞工匠,或許工藝經驗不如那些上年紀的工匠,但是他的創意,就連他趙弘潤都感覺吃驚。
當日,趙弘潤二話不說就將丁鈞提拔為匠頭。
匠頭,或者說工頭,它并非是冶造局內正式的職稱,相當于是像“工匠隊長”的存在,一般來說只有上年紀的、經驗極其豐富的老匠師才有這個資格,絕非是像丁鈞這種三十歲不到的年輕工匠可以擔任的,畢竟冶造局是一個極其講究資歷的司署。
好在丁鈞三番兩次地提出了重要建議,做出了極大貢獻,兼之趙弘潤在冶造局的地位特殊,因此,冶造局內的那些工匠們,這才默認了年紀輕輕的丁鈞被提拔為匠頭,指揮他們。
不得不說,丁鈞的構思的確巧妙,借助他想出來的辦法,冶造局的工匠們很快便收獲了一百把劍胚。
之所以稱呼這些直接用鐵水熔鑄的鐵劍為劍胚,那是因為此時的這種鐵劍,由于并經鍛造、淬火,它的質地并不如成品的鐵劍。
當然了,事實上最佳的辦法是用沉重的機器壓軋,但是這個時代并不具備這種工藝條件,因此,唯有老老實實地叫工匠們一錘一錘地敲打,再進行一系列淬火、正火、回火等程序,使得劍胚逐漸穩定下來。
但不管怎么說,一步到位熔鑄成劍胚,隨后再進行一輪加工的制造工藝,比起兵鑄局那種直接用塊狀鐵胚打造鐵劍的工藝,那可是要快地太多了。
假如說兵鑄局一名工匠用塊狀鐵胚開始打造一柄成品鐵劍需要三到五日工夫,那么,冶造局的工匠們,通過新工藝,直接加工劍胚,一下子就能將時間縮短至一日,這可是翻天覆地般的改進。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
十日過后,兵鑄局的工匠們大約已制成了兩三千柄成品鐵劍。
而冶造局這邊,卻只鑄造了十臺用來熔鑄鐵劍的鐵質模具,雖然也量產了一些劍胚,但是成品的鐵劍,卻是一柄也無。
莫以為兵鑄局的鐵劍鍛造數字嚇人,事實上,兵鑄局有近乎兩千名經驗豐富的鐵匠,再加上輔助鑄打鐵胚的匠人,以及拉風箱的學徒,不難猜測兵鑄局究竟投入了多少人力,才將產量提升到這一步。
可能是這個消息走漏到了朝中,以至于朝中有不少人對冶造局嗤之以鼻:虧這幫人先前還去挑戰兵鑄局,如今過了十日,兵鑄局已鑄造了兩三千柄成品鐵劍,這冶造局這幫人呢?也不知在做些什么!
然而,朝中但凡是有見識的官員,卻保持了沉默。
尤其是虞部,他們名下的虞造局手里攥著越來越多由冶造局所打造的蠟燭模具,每日生產的蠟燭已近乎天文數字,早已生產到戶部的原材料供應不及的地步,無奈之下才選擇了暫時停工,等戶部轄下的倉部將制作蠟燭的原料運過來再說。
也只有他們,才明白用模具量產成品的工藝是何等的恐怖。
對此,虞部司郎周培暗暗冷笑:冶造局的蠟燭模具,已近乎擠垮了國內大大小小的蠟燭工坊,迫使那些工坊主改變了營生方式,以幫助他們虞部販賣蠟燭為生。倘若冶造局當真又鼓搗出能夠量產武器裝備的模具,恐怕就連兵鑄局都要被擠垮。
甚至于,當這則消息傳到魏天子耳中時,魏天子還笑著與垂拱殿內三位中書大臣打賭,賭兵鑄局與冶造局的這場工藝較量,究竟誰會勝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