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戰爭!戰爭!-《大魏宮廷》
第(1/3)頁
當日,垂拱殿再次追下詔令。
其一,調鄢陵軍前往碭山,接手原碭山軍的駐防地。
其二,召商水軍兩萬,趕赴大梁,與碭山軍一同前往出征三川之地。注:商水軍總共三萬人。
其三,委任肅王弘潤為出征三川之地的主帥,同時,正式任命大將軍司馬安為副將。
當這三道詔令下達后,朝野頓時為之轟動。
在大梁民間,城內的百姓自然是極為擁護,畢竟肅王弘潤曾被朝廷大力宣傳為拯救魏國的英雄、王室當代皇子中的奇才,是故,在大梁城內,趙弘潤的名氣如日中天,幾乎絕大多數百姓都對這位年輕的皇八子抱持著支持,甚至于,還有人暗自感慨與惋惜:這位如此杰出的皇八子,為何就不愿繼承皇位呢。
再加上朝廷為了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徐徐放出刻意丑化羯族人的輿論,將其塑造成兇蠻狂妄、無故挑釁魏國的丑角,引導大梁魏人對羯族人的負面評價,使得大梁城內的百姓紛紛希望趙弘潤這位肅王殿下能狠狠教訓那幫陰戎、叫那幫陰戎他們知曉我大魏的厲害,看他們還敢不敢挑釁我大魏。
但是在朝廷內部,眾朝中官員對于肅王為帥這道詔令就不能理解了,畢竟前幾日傳出的風聲,垂拱殿的那位應該是傾向于任命司馬安大將軍為主帥的,怎么過了兩日,主帥人選就變成了肅王呢?
不過不理解歸不理解,倒是沒有哪位朝臣提出反對意見,畢竟趙弘潤上一仗打地的確漂亮,以弱勝強、自身損失微不足道這暫且不說。還從楚國收刮來不計其數的財富,甚至還拐帶回來五萬投降的楚軍與近乎四十萬的楚民,大大提高了魏國的人口基數。
倘若換做其他哪位皇子,恐怕早有朝臣上書反對此事了。
――雍王府――
“奇怪,弘潤怎么又攬下了這種差事?”
在聽說此事后,雍王弘譽有些不能理解。
畢竟據他所了解的趙弘潤的性格。趙弘潤并不是什么事都會大包大攬的。
更何況,趙弘潤上回出征楚國,在凱旋返回大梁后沒少向雍王弘譽抱怨軍營生活的艱苦,說什么軍營內飲水緊張,半個月都難得洗一次澡,再比如軍隊里的飯菜簡直要逼死人,從始至終都是腌肉野菜湯,因此,雍王弘譽十分納悶這位八王弟竟然又攬下了出征的苦差事。
“難道是因為大將軍司馬安?”
雍王弘譽若有所思地猜測著。在幾番深思之后,他逐漸猜到了這件事背后的隱情。
也難怪,畢竟前一陣子與三川之民合狩時,趙弘潤借宿在青羊部落宿營地內的事,當時同行的人不是不知道,再者,司馬安大將軍眼里容不下外族人的惡習,在朝中也不是什么秘密。
因此。雍王弘譽在沉思了一番后,便猜到了原因。
“看來父皇是在培養弘潤啊。不出意外的話,日后弘潤將會鎮守邊疆,成為手握重兵的一方鎮守吧……”
雍王弘譽了然地喃喃自語。
畢竟目前魏國能獨當一面的,數來數去也就那么幾位而已,堪稱捉襟見肘,而以趙弘潤在上一次戰爭中所展現的才華。稍加琢磨,日后鎮守一方綽綽有余。
只不過……待等弘潤長大成人,不知哪位會被取代……唔,多半是睢陽的南宮吧。
不得不承認,雍王弘譽也是一位深有遠見的逸才。
――禹水營――
“由肅王擔任先行軍的主帥?司馬安為副將?”
在軍營內。當正在操練新軍士卒的南梁王趙元佐從侄子皇五子慶王弘信口中得知這個消息后,亦露出了幾分驚訝。
他口中的先行軍,指代的便是此次出征三川之地的羯族部落的軍隊,畢竟這支軍隊出征三川的主要目的,正是為了給趙元佐眼下正在訓練的這支西征軍開道,協助后者突破三川之民的阻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