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夜談(二)-《大魏宮廷》
第(2/3)頁
而且這還不能保證,碭山軍的士卒每次都能成功地將敵軍殺死。
因此。在一場戰爭中,每名士卒平均砍殺四十人,這絕對是難如登天的事,要知道有很多剛入伍的士卒,哪怕是訓練過的士卒,由于缺少相關經驗的關系。他們在上了戰場后,幾乎都會被肅殺的戰場氛圍嚇傻,握著兵器不知所措,結果就是連一名敵軍都殺不掉,反而自己丟了性命。
這是司空見慣的事。
只有那些見識過殘酷的戰場。哪怕他并未在戰場上成功殺死敵軍,這樣的士卒,才可稱之為是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士卒。
這也正是前一陣子南梁王趙元佐在組建西征軍時,希望從召陵軍、商水軍、鄢陵軍抽調一部分上過戰場的老卒的原因。
畢竟對于一名士卒而言,無論訓練地如何,是否上過戰場,這是決定他們日后在戰場上存活幾率的最根本原因。
因為在自古以來的戰事后,新兵的存活幾率最高也僅僅只有三成。
打個比方說,一百名新兵,第一場戰事過后,頂多只能剩下三十人,而第二場戰事后,或許還能剩下十五人,待等第三場戰事后,會剩下十人左右,而這十人,便可稱之為是老卒。
至于善戰的精兵,一百名新兵中最后能剩下一到兩人,這已經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了。
然而,不妨去問問那些參加過復數戰爭的老卒甚至是精兵,看看他在那幾場戰事中的殺敵數加起來總共有沒有四十人。
答案是,微乎其微。
這就是戰爭,廝殺的雙方,都會派出最出色的戰士,因此,別以為殺敵數是那么好賺取的,事實上,有很多老卒其一輩子的殺敵數都在十人以下,而這,便已經是足以向人炫耀的資本。
所謂的能以一敵百的士卒,不能斷言說沒有,但終歸只是罕見的例子而已。
注:這只針對人均殺敵數,若是用計謀,利用大自然的威力,比如火攻、水攻等等,不在包含范圍內。
因此,哪怕是司馬安,都不敢妄言能率領萬余碭山軍殺死四十余萬楚民。
而趙弘潤仿佛是看穿了司馬安心底的想法,笑著說道:“大將軍盡管做最有利的估計。”
“……”司馬安有些不快于趙弘潤那仿佛勝券在握的語氣,沉聲說道:“所余……五成吧。”
這句話的含義是,司馬安覺得殺光那四十余萬人,他碭山軍大概還能剩下五成左右。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最有利的估計”,偏袒到就連身為當事人的司馬安都感覺有些臉紅的地步。
但趙弘潤根本無所謂,畢竟這筆賬,他擺明了是贏的。
“嗯,殺敵四十余萬,自損六千……呵呵呵。”他意義不明的笑聲,讓司馬安倍感尷尬。
“不過無所謂。……話說回來,本王這邊選擇懷柔之策,戰績是殺敵四十余萬、不損一兵一卒。那么問題就來了,大將軍真以為。這兩者的優劣勢,僅僅只在于那六千人的自損么?”說到這里,趙弘潤搖了搖頭,正色說道:“不,這兩者優劣勢的差距,撇開那六千人的自損外。還得包括收納入我大魏的四十余萬楚民。這四十余萬人,在歸降我大魏后,每年上繳戶稅,便可達千萬大錢。……二十年后,這四十余萬人,便會變成六十萬,甚至是八十萬,一百萬人,其中。男丁至少有十萬乃至二十萬的數目,這就意味著,我大魏可得至少十萬的兵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