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兩支利矛(二)-《大魏宮廷》
第(1/3)頁
就在碭山軍迂回襲擊羯角以及其相關盟友的部落營地時,被趙弘潤視為另一支利矛的成皋軍,也早已有所行動。
當然了,可能在追趕成皋軍的那支上萬人的羯角騎兵們眼里,這支軍隊就只會逃竄,而且相當懂得如何在附近這片復雜的地形中遮掩行跡,以至于一人三坐騎的羯角騎兵們,居然愣是追丟了步騎混編的成皋軍,簡直不可思議。
但是,在八月二十日這一天,羯角騎兵們終于再次發現了成皋軍這支魏軍的蹤跡。
這支軍隊,居然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繞過了鴉嶺,一路挺進至雒水西南的伊水,在伊山上造了一座軍營。
若是趙弘潤也在這里的話,他多半會驚訝。
因為這伊山,曾是他攻略三川的備用計劃中相當關鍵的戰略要地,若是能穩穩守住此地,那么魏國便不需要再從成皋關出兵三川,而可以直接從陽翟、鄭城兩地出兵,并且,由于伊水通雒水,魏國可以利用水運,將大批的戰爭物資沿水路運往此地,遠比走陸路要快地多。
更關鍵的是,伊山的地理位置非常敏感,它的東北是雒地,以及羱族綸氏部落曾經的部落營地;而西北,則有羯角、灰角、烏角等羯角部落聯盟的部落營地;而它的西南,則是羯族羚部落與羯部落的腹地。
因此可以說,一旦魏國穩穩當當地占據了伊山,并且將這里營造成攻略三川之地的橋頭堡,那么,魏軍便可以大舉進攻羯族人所居住的土地,比兵出成皋關要便當地多。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成皋軍的大將軍朱亥在前幾日首次偷襲羯角軍失敗后,便從鴉嶺峽退至了伊山,占領了這片在他看來非常關鍵的戰略之地,并且花了好幾日的工夫,將這片山林營造地固若金湯。
可讓朱亥感覺有點郁悶的是,羯族人似乎不明白伊山的重要性,以至于他率領成皋軍在伊山駐扎了兩日,近在咫尺的羚部落與羯部落,居然視他成皋軍為無物。
難道那些人不明白,丟了伊山,就等同丟了一大片土地么?
反復比對著三川地圖,朱亥越看越納悶,記得起初他還以為他弄錯了呢。
不過在反復對照后他才逐漸意識到,并非是他弄錯了,可能是羯族人還未意識到伊山的重要性。
不得不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司馬安與朱亥這兩位大將軍的不同之處,因為要是換做司馬安,恐怕他絕對不會放棄這絕佳的機會,必定會趁機偷襲羚部落與羯部落的腹地,殺光這兩個部落在草原上放牧的羊群,偷襲他們的部落營地,將營地內的人盡皆屠戳。
至于能否承受后續的羚部落與羯部落的報復,那并不在司馬安事先考慮的范圍內。
打不過可以跑嘛,反正碭山軍擅長山林作戰,在被羚、羯部落報復時,往哪片森林一鉆,到時候說不準究竟是誰獵殺誰呢。
但是朱亥沒有趁機偷襲羚、羯部落的意思,哪怕他對羯族人也沒有好感,哪怕他很清楚羯部落往年曾屢次進犯他們魏國邊境,在南梁、陽翟、市丘一帶殺掠魏國的子民。
因為他知道,目前羚、羯這兩個羯族人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其實是在與巴國發生戰爭、爭奪土地——并未加入羯角部落與他們魏國的這場戰爭中,在這種情況下率先偷襲對方,無益于這場戰爭。
因此,朱亥并沒有派兵偷襲羚、羯部落,而是派騎兵去“通知”那萬余的羯角騎兵。
是的,是通知。
誰能想到,三匹馬輪換著騎、據說可日行數百里的羯角騎兵,居然跟丟了步騎混編的成皋軍,這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由于成皋軍的“放水”,那萬余在附近一帶山丘中團團打轉的羯角騎兵,終于發現了成皋軍的蹤跡,蜂擁趕制了伊山腳下。
“(羱族語)這支魏軍還真能逃啊。”
“(羱族語)這次絕對不能讓他們再逃走了!”
第(1/3)頁